《南歌子·扑蕊添黄子》原文赏析

  • nán
    ·
    ruǐ
    tiān
    huáng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ruǐ
    tiān
    huáng
    huā
    mǎn
    cuì
    huán
  • yuān
    zhěn
    yìng
    píng
    shān
    yuè
    míng
    sān
    duì
    fāng
    yán

原文: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相关标签:写人女子抒情孤寂南歌子

译文及注释

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有单调、双调之分。此词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翠鬟(huán):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映,汤本《花间集》作“暗”。
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
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温庭筠是古代文人士子,他怀揣着强烈的功名之心,曾从军出塞,游历大江南北。然而,由于他恃才不羁,触怒了上层社会,导致他的仕途不顺,屡遭失败。为了寻求安慰和放松,他常常与放荡子弟一同出入酒肆青楼,纵情于花间柳畔。在这个时代,各阶层的女性成为了他的创作题材。这首词就是他创作的其中之一,它反映了闺中妇女的生活和情感。具体的创作时间尚未得到确证。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以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为主题,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和鸳枕明月来表达她的孤寂和寂寞。词的开头两句以女性化妆为切入点,描写了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意味着她用花蕊作为面饰,而呵花满翠鬟则描述了她将吹散的花朵戴在发髻上。接下来的三句转换了抒写角度,不再描写人物的动态,而是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表达了女主人公在月明之夜对自己的相思之情更加炽热。她被封闭在闺房内,孤独地独处,没有人来问候,只有鸳枕和屏山相伴。尤其是在十五月圆之夜,她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情绪。女主人公在月夜独自躺着,前面以严妆丽容为衬,后面以鸳枕和月明为衬,鸳枕独自托起她的面容,月明偏照她的芳颜,表达了她孤寂和相思之苦。其中,扑蕊和呵花这两个细节的描写非常精细奇妙,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人将这首词解释为描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认为开头两句描写女子化妆,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的喜悦心情,而后面三句则是对相会时具体情景的描写。这种解释也是可以的。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侠客行

唐代 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和友人伤歌姬

唐代 温庭筠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唐代 温庭筠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