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堠雪翻鸦》原文赏析

  • mǎn
    tíng
    fāng
    ·
    hòu
    xuě
    fā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hòu
    xuě
    fān
    bīng
    yuè
    jīng
    fēng
    chuī
    lóng
    duī
    yīn
    lín
    jǐng
    zǒng
    kān
    beī
    dài
    xiàng
    zhōng
    xiāo
    rén
    chù
    yǒu
    cūn
    zhī
    yìng
    shì
    jīn
    jiā
    àn
    paī
    yàng
    leì
    zhān
  • zhī
    jīn
    shì
    píng
    shèng
    fān
    tàn
    fēn
    fēn
    mán
    chù
    huí
    shǒu
    chéng
    feī
    shèng
    xíng
    qīng
    shǐ
    xié
    yáng
    xià
    duàn
    jié
    cán
    beī
    nián
    huá
    gòng
    hún
    tóng
    jiāng
    shuǐ
    liú
    shí
    huí

原文: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相关标签:写景议论抒情哀怨满庭芳

译文及注释

堠(hòu) -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
雪翻鸦 - 雪地上翻飞的乌鸦。
河冰跃马 - 河面上结冰,马匹跃过。
惊风吹度龙堆 - 惊风吹过白龙堆。
阴磷(lín)夜泣 - 阴火或磷火在夜晚闪烁。
此景总堪悲 - 这景象总是令人悲伤。
待向中宵(xiāo)起舞 - 等待到半夜时起舞。
无人处、那有村鸡 - 没有人的地方,哪里会有村里的鸡。
只应是,金笳(jiā)暗拍 - 只应该是金笳暗暗地吹奏。
一样泪沾衣 - 泪水也沾湿了衣服。

棋枰(píng)胜负 - 棋盘上的胜负。
翻覆如斯 - 翻覆得如此频繁。
叹纷纷蛮触 - 叹息着纷纷扰扰的争端。
回首成非 - 回首看,已经变成了非议。
剩得几行青史 - 剩下了几行青史。
斜阳下、断碣()残碑 - 在斜阳下,断碑残壁。
年华共,混同江水 - 光阴流逝,与江水混同。
流去几时回 - 流逝了多久才能回来。

注释:
堠 -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
龙堆 - 沙漠名,即白龙堆。
阴磷 - 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金笳 - 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蛮触 - 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
混同江 - 指松花江。 《满庭芳·堠雪翻鸦》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堠雪三句:堠,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堠雪三句是指堠、龙堆和雪三个词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阴磷是指阴火,也就是磷火等类似的现象,俗称为鬼火)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金笳是指铜笛等类似的乐器。笳是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笛子)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须知三句是指要明白古今世事就像是一局棋,有时胜有时负,变化无常)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蛮触是指由于极小的事情引起的争端。来源于庄子的《则阳》一篇,描述了蜗牛的两个国家相争的情景)

混同江:指松花江。(混同江是指松花江) 《满庭芳·堠雪翻鸦》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介绍了一首名为《满庭芳》的诗歌,该诗有多种称呼,如《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这首诗分为上下两片,共九十五字,采用双调的形式,其中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为平声韵。

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前景描写了古战场的荒凉和阴森,通过“总堪悲”一句将读者的情感牢牢抓住。下片则转为议论,表达了诗人满怀哀怨和痛苦的心情。诗人认为,古今的一切纷争和功业最终都会成为虚无和短暂,只有几行青史和断碣残碑留存下来,其他的都成为空虚。尽管这种消极的情绪,但也能窥见诗人内心长期积压的苦情。

赏析还提到,有人认为这种“苦情”是纳兰对家族被灭的隐恨。这种观点可以作为一种解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赋的手法展开,通过景物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壮观和感人的感受。 《满庭芳·堠雪翻鸦》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西施滩

唐代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管仲论

宋代 苏洵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