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原文赏析

  • tóng
    jīn
    chéng
    weì
    shū
    qīng
    zhú
    zhào
    shān
    shuǐ
    huà
  • [
    táng
    dài
    ]
    bái
  • gāo
    táng
    fěn
    péng
    yíng
    zhú
    qián
    jiàn
    cāng
    zhōu
    qīng
  • hóng
    xiōng
    yǒng
    shān
    zhēng
    róng
    jiǎo
    ruò
    dān
    qiū
    hǎi
    wàng
    chéng
  • guāng
    zhōng
    zhà
    lán
    miè
    weì
    féng
    shān
    yīn
    qíng
    hòu
    xuě
  • huí
    liú
    xuān
    yòu
    qín
    rén
    yuè
    xià
    kuī
    huā
    yuán
  • liǎo
    rán
    jiào
    qīng
    xīn
    hún
    zhī
    jiāng
    dié
    zhàng
    míng
    qiū
    yuán
  • jūn
    duì
    huān
    weì
    xiē
    fàng
    xíng
    yín
    míng
  • què
    hǎi
    yáng
    yún
    fān
    biàn
    便
    yīn
    zhī
    xiàng
    míng

原文: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相关标签:想象自由豪迈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高墙白壁之上,有一幅描绘海上仙山的画。举起蜡烛观看,只见那蓬莱仙山清逸动人,引人向往。仙山高耸峻峭,四周波涛汹涌,山上光芒照耀,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接望见赤城山。山中的雾气已经消散,山光明亮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的雪景。碧溪回流曲折,却静静无声,就像秦朝的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一样。看到这幅画,心中一片明澈,仿佛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与你相比,欣赏得不亦乐乎,于是放声高歌吟唱直到天明。回头看见画中的海客扬起云帆,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注释:金城:唐代属京畿道京兆府的地方,即今陕西兴平县。根据王琦的注解,唐代名为金城的地方有四处:一处在今陕西兴平市,一处在今陕西延安市,两处在今甘肃兰州附近。这里的金城不确定指的是哪个地方。尉:指县尉,官职名称。秦汉时期县长、县令下设尉,负责治安。历代沿用。

尉叔卿,王琦解释说:“李季卿的《三坟记》中说:先侍郎的儿子叫叔卿,字万。他的天资聪颖,德行光明,才华出众。弱冠时以明经的成绩被选拔为国家官员,先后担任过邑虞、乐两个县尉,后来又成为魏国的守崔公,晋国的相国,甲科进士等。最后转任金城尉,官吏们都不敢欺骗他。”

壁画,指画在墙壁上的画。

粉壁:白色的墙壁。

蓬瀛:指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

沧洲:水边的地方,多指隐居之地。

皎,清楚。

丹丘,也写作丹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楚辞·远游》中说:“仍羽人于丹丘。”王逸解释说:“丹丘,昼夜常明。”

赤城:山的名字,位于今天的浙江天台县北部。《一统志·台州府》中说:“孔灵符的《会稽记》中说:赤城山,土色都是红色,形状像云霞,远望就像雉堞。”帮是赤城的旧名。

岚气:山中的雾气。

山阴:县的名字,位于今天的浙江绍兴市。《水经注·浙江水》中说:“山阴县,……土地明净秀丽,也是一个胜地。所以王逸少说:“从山阴道上,就像在镜子中行走一样。”晴后雪,指雪后山川景色的美丽。这里暗指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的故事。见《世说·任诞》。

回溪:指画中回旋的溪流。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是唐朝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李白四十四岁的时候。在这一年的春天,李白上疏唐玄宗请求退隐,并得到了唐玄宗的准许。在等待诏命的期间,李白亲眼目睹了国君的荒淫行为,因此他写了一首诗来讽刺唐玄宗。这首诗是在李白即将离开京城之前创作的。

在天宝三载,李白已经是一个年过中年的诗人,他对于世事的看法和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因此,他向唐玄宗上疏请求退隐,希望能够远离朝堂的纷争和权谋,过上一个宁静的生活。

然而,在等待诏命的期间,李白亲眼目睹了唐玄宗的荒淫行为。这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怒,他认为国君应该以身作则,而不是沉溺于享乐和荒淫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慨,李白创作了一首诗来讽刺唐玄宗的行为。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即将离开京城之前创作的,它充满了讽刺和批评的意味。通过诗中的文字和形象描绘,李白生动地展现了唐玄宗的荒淫和放纵,以及他对于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愤怒。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对于唐玄宗的批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于朝政腐败和道德沦丧的普遍不满。

总之,天宝三载是李白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他在这一年里经历了自己的成熟和转变。他的请求退隐和对于唐玄宗的讽刺诗都是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回应,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独特见解和态度。这段创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的机会。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和感受的描写。全诗可以分为两段。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晚上点燃蜡烛观看壁画的情景。壁画描绘的是山水景色。诗的第三句概括了山水的特征:水势汹涌澎湃,山峰高耸险峻。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置身于仙境中,隔海远望赤城山一样。接下来的五六句描写了山水之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如同山阴道上雪后初晴的美景。七八句表达了虽然壁画中的流水回旋,但听不到湍流声,宁静得就像避难于桃花源的秦人一样令人感到安详。这八句描述了诗人观赏壁画的情景。

接着,最后六句描写了诗人观画后的感受。首先是心神清净的感受,静谧中却感觉到壁画中山峦之间有秋猿哀鸣。其次是欢乐的感受,因为欢乐而放歌行吟,一直到第二天清晨。最后是第二天清晨再次观看壁画时,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产生了壮阔的胸怀,表达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诗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创造出了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这些意象虽然迷离,但细细品味后暗示性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让读者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去细细感受。虽然有些迷离,但最终却感到美好。难怪诗人在烛光照耀下产生了仙游之想。这首诗不是具象地描绘,而是通过虚幻的意象传达情感,避免了画的局限,突出了诗的特长。正是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取得了主要的成功。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从军诗五首·其四

两汉 王粲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放后遇恩不沾

唐代 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东鲁门泛舟二首

唐代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