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贤人啊,你在沙塘陂,拥有先世传承的产业。竹影扫荡着秋天如水的月光,荷叶已凋零落满古池。闲暇时高卧在遥远的帷幕下,打开书卷读读《山海经》,心灵飞扬四海。喜欢这种田园之乐,所以耽误了去山林隐居的约定。在田野间小酌赏花,劝芳酒,采摘园里的蔬菜和莼菜一起烹饪。如果再种些桃李树,再为我盖几间茅屋就最好不过。
注释:闾丘处士:李白的朋友,姓闾丘,名字不详,曾担任宿松县令。
沙塘陂(bēi):地名,指水边的沙塘。
散帙(zhì):打开书卷。
露葵:莼菜。
茅茨:用茅草盖的屋顶,这里指茅屋。
《赠闾丘处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李白在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出狱后,流放夜郎之前所作。在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叛乱,李白逃离汴州梁园,寄居于寻阳。据传,他曾游宿松,居住在南台山的南台寺。当时的县令闾丘为他筑起了“读书台”和“对酌亭”,让他在此吟咏山水,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爱好。闾丘也常常与李白一起弹琴赋诗,畅饮畅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九月,李白出狱后,病卧宿松,在南台寺避难养病。据说,闾丘已经退休,隐居在宿松东郊的沙塘陂,经常来陪伴李白。《江南通志》记载:“宿松城外的沙塘陂,闾丘处士筑了一座别墅。李白前去作客,看到环境清幽,有田园乐趣。于是写了《赠闾丘处士》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农家乐趣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十二月,李白最终被判罪长流,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据传,李白离开宿松时,闾丘处士送行至南台山下,在一座小山岭上为李白送别,后人称之为“饯客岭”。 《赠闾丘处士》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