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猫图 其一》原文赏析

  • zuì
    māo
  • [
    jīn
    yuán
    chū
    ]
    yuán
    hǎo
    wèn
  • biān
    chī
    zuò
    feì
    gōng
    gǔn
    héng
    mián
    què
  • liào
    xiān
    shī
    céng
    kàn
    dān
    huā
    xià
    xié
    chū

原文: 窟边痴坐费工夫,侧辊横眠却自如。
料得仙师曾细看,牡丹花下日斜初。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恭题黑兔图应制

明代 申时行

梁苑驯游日,周京率舞时。
重阴符水德,千载表宸禧。
似与阳乌并,还将雾豹疑。
玉衡光乍掩,县圃色全移。
??药参神鼎,开罝赖圣慈。
干城犹在野,应诵国风诗。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魏晋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
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
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
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
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
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
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
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
辟君部庐陵从事。
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
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
”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
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
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太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座次甚远。
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座,卿但自觅。
”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
乃益器焉。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左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座。
时佐吏并著戎服。
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
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
温命取以还之。
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座,温命纸笔令嘲之。
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
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诏使人扶入。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
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
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
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
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
”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
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
常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
”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衿,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饮,逾多不乱。
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
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君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中散大夫贵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
”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渊明纵父太常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
”为时所重如此。
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
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谨按采行事,撰为此传。
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
”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观德亭记

明代 王守仁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
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
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
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
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
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
故曰:可以观德矣。
作《观德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