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结

王结(1275—1336)是元朝易州定兴人,字仪伯。他从太史董朴那里学习经书,深入研究性命道德之学。在成宗时期,他被任命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宿卫。之后,他历任侍武宗和仁宗朝廷。他多次提出时政建议,受到皇帝的赞赏和采纳。顺帝即位初期,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他还参与修撰国史,并被任命为中书左丞。他还有一部诗文集。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王结于1275年出生于元朝易州定兴。他在年轻时就开始向太史董朴学习经书,并专注于研究性命道德之学。他在成宗时期被选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宿卫,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随后,他在侍武宗和仁宗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以他的才智和政治见解而闻名,多次向皇帝提出时政建议,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采纳。
顺帝即位后,王结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负责起草和审核皇帝的诏令。他还参与修撰国史,并被任命为中书左丞,负责中央政务。除了政治事务,王结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文集广受赞赏。
王结于1336年去世,享年61岁。他在元朝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贡献被后人所铭记。 王结的诗词>>

宋无

宋无元(平江路人),字子虚,生卒年份不详。他在世祖至元末期间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被举荐为茂才,但他却以奉养亲人为由辞去了官职。宋无元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在比对方面非常精准,造诣也十分新奇。他的代表作品有《翠寒集》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无确切记录。 宋无的诗词>>

袁桷

袁桷(1266—1327)是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他举茂才异等,起初担任丽泽书院山长。后来,他荐授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成宗大德初,袁桷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崇他的博学多才,并多次采用他的意见。他升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同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他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他担任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袁桷辞去官职归隐。袁桷在词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许多朝廷制册、勋臣碑铭都是他的手笔。他去世后被谥号为文清。袁桷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等著作。 袁桷的诗词>>

叶颙

叶颙(1296—?)是元明时期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以下是对他的出生和死亡情况的整理和补充:
出生:
- 叶颙出生于1296年,出生地为金华府金华。
死亡:
- 关于叶颙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因此无法确定他的死亡年份。
其他补充:
- 叶颙是元明时期的一位知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 他以字号“景南”和“伯恺”著称,自号“云”。
- 叶颙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 他的画作主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笔墨淋漓,意境深远。
- 叶颙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和杂剧等多个领域,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元明间的文学艺术瑰宝之一。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补充,可能存在不完全或不准确之处。如需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专业著作。 叶颙的诗词>>

黄玠

黄玠,字伯成,号弁山小隐,元庆元定海人,是黄震的曾孙。他从小就有志向,不随世俗的风气,一直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以成为圣贤为目标。他隐居起来,专心教授学问,同时孝养双亲。到了晚年,他非常喜欢吴兴山水的景色,于是选择了在弁山定居。最终,他在八十岁时去世。
黄玠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留下了《弁山集》、《知非稿》等作品。这些作品可能包含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以及对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些作品可能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回顾,也可能是他对后人传承的一种贡献。 黄玠的诗词>>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他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他的出生年份为1252年,去世年份为1336年。在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陆文圭的诗词>>

吴当

吴当(1297—1361)是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出生于1297年。他幼年聪颖,悟性高,为人诚实可靠,因此受到称赞。长大后,他精通经史百家之言。他的祖父吴澄曾经去京师,为他补助国子生的学业。吴澄去世后,吴当的学友们都毕业了,他也随之毕业。
吴当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人脉,被荐为国子助教,并参与修撰辽金宋三史。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后,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并逐渐晋升为翰林直学士。江南地区爆发兵乱时,吴当被特别任命为江西肃政廉访使,负责召募民兵,并带领他们从浙江进入福建,参与镇压农民军,夺回了建、抚两郡。
然而,不久后,吴当被诬告解职。陈友谅占据了江西,想要利用吴当的才能,但吴当不从,于是被执送到江州,被拘留了一年。后来,吴当选择隐居在庐陵吉水。他留下了一部名为《学言诗稿》的著作。
最终,吴当于1361年去世。 吴当的诗词>>

成廷圭

成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是元芜城人。他热爱读书,擅长写诗。他和他的母亲一起居住在市廛,他在庭院里种植了许多竹子,他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居竹轩。后来,他因为乱事而逃亡到吴中。成廷圭去世时已经七十多岁。他留下了一本名为《居竹轩集》的诗集。 成廷圭的诗词>>

王旭

王旭,字景初,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是东平(今属山东)人。他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为“三王”,以文章而闻名于时。早年家境贫寒,靠教书为生。他的主要活动时间是从至元到大德年间。
王旭有一部名为《兰轩集》的著作,共二十卷,但原本已经失传。后来在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王旭的诗文若干篇,重新编纂成《兰轩集》十六卷,其中包括九卷诗和七卷文。
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的处境最为困难,他的诗文中常常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绪。他的《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关于王旭的生平事迹,可以在《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以及《元书》卷五八中找到相关记录。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 王旭的诗词>>

宋方壶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一位散曲作曲家,以其创作的散曲而闻名。他曾在华亭莺湖建造了一座名为“方壶”的室内,因此被后人称为“方壶”。据推测,他约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时期。
宋方壶的主要作品是散曲,其中一些作品流传至明代。现今仍有五套散曲套数和13首小令被保存下来。
然而,关于宋方壶的生平和具体创作情况的资料非常有限,因此无法确定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传颂,并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方壶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