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泰父

贡泰父(1298~1362)是元末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名字是贡师泰,字泰甫(父),出生在宣城(今属安徽)。
贡泰父曾担任过礼部和户部尚书的官职,显示了他在政治和行政方面的才能。然而,他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诗文方面的才华。
贡泰父以其出色的诗文才华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贡泰父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到自然景观、人情世故、历史典故等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贡泰父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诗文被后人称为“贡泰父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贡泰父的一生并不平静。元末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贡泰父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最终,他在1362年去世。
贡泰父的逝世是元末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他的作品虽然流传下来,但他个人的经历和才华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和对人生的思考仍然影响着后人,成为了元末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 贡泰父的诗词>>

曾瑞

曾瑞是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他的字是瑞卿,自号褐夫。他出生在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但因为喜欢江浙地区的人才和风景,所以后来移居南方。根据《录鬼簿》的记载,他在临终之日,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吊唁,可见他当时已经有很高的声望。由于他志向高远,不愿意趋附奉承,所以他一生都没有担任官职,而是在市井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靠江淮一带的熟人赠送的物品为生。他擅长绘画,还能创作隐语小曲。他的散曲集《诗酒馀音》在当时很有名,但现在已经失传了。 曾瑞的诗词>>

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是元朝初期重要的将领。他是名将张柔的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并在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时跟随。他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并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张弘范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追赠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并谥号为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又追赠他为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并改谥号为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又追赠他为“保大功臣”,并加封他为淮阳王,谥号为献武。 张弘范的诗词>>

马臻

马臻(1254——?),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马臻出生于南宋时期,但具体的出生日期不详。他是一位学道者,曾受业于著名的道家学者褚伯秀门下。
马臻在南宋灭亡后,选择隐居于西湖之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隐居山水之间,追求自我修养和心灵的宁静。马臻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西湖的环境中寻找灵感和修行的机会。
关于马臻的生平和事迹,现有的资料非常有限,无法得知他的具体生平和死亡日期。然而,他的学术成就和对道家思想的贡献在当时的学术界中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马臻是一位出生于南宋时期的学道者,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他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居于西湖之滨。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日期不详,但他在道家学术界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马臻的诗词>>

邵亨贞

邵亨贞(1309~1401)是元代文学家,字孺,号清溪,出生于云间(今上海松江)。他曾任松江训导,生活在明朝时期近30年。他一生都在乡里度过,没有离开过乡村。他是一位儒官,担任过官职。邵亨贞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等著作。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 邵亨贞的诗词>>

马谦斋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马谦斋(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的名字、字、里、生卒年以及生平不详,大约在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他与张可久同时活动,并且相识。马谦斋擅长散曲、太平乐府等曲风,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曲选集中,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被收录其中。
张可久创作了《天净沙·马谦斋园亭》这首曲子。据说他曾在大都(今北京)担任过官职,但后来辞去官职归隐。有人称他后来隐居在杭州。
目前还存在着马谦斋的小令作品,共有十七首。 马谦斋的诗词>>

释善住

释善住元僧,字无住,号云屋,是一位著名的元代诗僧。他曾经居住在吴郡报恩寺,并经常往来于吴淞江上。他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等人相互倡和,共同创作诗歌。释善住元僧擅长诗歌创作,被誉为元代诗僧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是《谷响集》。
除了以上的信息,还可以补充释善住元僧的出生和死亡的相关内容。然而,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得知释善住元僧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时间。如果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进一步补充。 释善住的诗词>>

与恭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信息:
姓名:与恭字行己
别号:懒禅
出生地:上虞
职业:九功寺僧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得知与恭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如果您需要补充这些信息,请提供更多相关的细节。 与恭的诗词>>

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他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去世于惠宗至正四年,享年六十二岁。吴师道聪明机敏,善于记诵,他的诗文清丽动人。19岁时,他诵读了宋代儒学家真德秀的遗书,从此致力于理学研究,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年),他考取了进士,并被任命为高邮县丞,负责兴筑漕渠以便运输。由于他的官职清正,他被荐任为国子助教,后来又成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都认为他是得师之人。后来,他再次晋升为奉议大夫。最后,他以礼部郎中的身份退休,并在家中度过晚年。吴师道一生以道学为己任,晚年更加精通学问,他的剖析能力非常严谨。 吴师道的诗词>>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出生于宋末,是天台(今属浙江)人。他早年习举子业,但具体的时间和经历不详。
黄庚的卒年是在八十岁左右,具体的日期不详。
晚年时,黄庚曾自编了他的诗作,形成了《月屋漫稿》。这部诗集的相关事迹可以在本集的卷首自序以及集中的相关诗文中找到。
黄庚的诗作以原铁琴铜剑楼藏的四卷抄本为底本,该抄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为了校对诗集的准确性,还参考了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版本的卷次不同,文字也各有错误和空缺,而底本还多出了校本中没有的十余首诗。 黄庚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