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鉴中是一位生平和里籍不详的人物。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张小山小令选·附录》中,并注明为“元顾鉴中”。
关于顾鉴中的生平和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我们无法确定他的出生地点、出生日期以及其他个人背景信息。
然而,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张小山小令选·附录》中,这表明他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这本书是一部收集了许多小令(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的选集,而顾鉴中的作品被特别注明。
尽管我们无法提供更多关于顾鉴中的生平和背景的信息,但他的作品在文学和音乐领域中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他的创作被收录在这本选集中,这也说明他的作品在当时是受到一定认可和重视的。
关于顾鉴中的死亡信息,我们同样无法提供确切的资料。由于他的生平和背景信息有限,我们无法得知他的死亡日期和其他相关细节。
总之,顾鉴中是一位生平和里籍不详的人物,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张小山小令选·附录》中,并注明为“元顾鉴中”。尽管我们无法提供更多关于他的生平和背景的信息,但他的作品在文学和音乐领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顾鉴中的诗词>>
胡祗遹(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出生于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他在世祖朝历任过多个职位,包括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以及山东、浙西提刑按察使等。他以精明干练而著称,所到之处都有很高的声誉。
胡祗遹后来被召拜为翰林学士,但他未能赴任,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然而不久之后,他因病辞职回家。胡祗遹去世后,被谥号为文靖。《元史》中有他的传记记载。
胡祗遹的学问受到宋代儒学的影响,他的著述相当丰富。他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现存有二十六卷本。其中卷八收录了《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元曲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明代的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他的词“如秋潭孤月”,可见他的词作在当时备受赞赏。
胡祗遹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孙仲章(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一作姓李,一作字仲辛,名不详。关于他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的本贯是高陵,后来迁居到德安;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大都(今北京)人。他大约在元世祖至元中前后活动。他擅长文学和作曲,创作了三种杂剧,其中《卓文君白头吟》和《金章宗端遗留文书》两种已经失传,只剩下《河南府张仃勘头巾》一种传世。《白头吟》在呜珂巷广为流传。他的诗文胜过了汉唐时期的作品,被誉为词林老笔轩昂。他在江湖上的声望很高,被称为锦绣肠,但也有无常的一面。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他的作品“如秋风铁笛”。陆登善所作的《勘头巾》也有孙仲章的作品。此外,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不详。
孙仲章的诗词>>
顾阿瑛(1310-1369),字仲瑛,号德辉、瑛,出生于平江昆山(今属江苏)的一个豪富家庭。他在三十岁时开始读书,并在昆山筑起了一座名为玉山佳处的别业。顾阿瑛的才华出众,很快就声名远扬,成为当时文坛的翘楚。他的家中聚集了许多文学士,如张翥、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等,以及方外张雨等人,他们都是顾阿瑛的门徒和追随者。
顾阿瑛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他有一部名为《玉山璞稿》的诗集,其中收录了四首词。这些词作品在当时的文集中得到了保存。
除了文学才华,顾阿瑛还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而闻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词作品也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然而,顾阿瑛的一生并不平静,他在1369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总结起来,顾阿瑛是一位出生于1310年、去世于1369年的文学家。他在昆山出生并成长,在三十岁时开始读书,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别业玉山佳处。他的文学才华使他成为当时文坛的翘楚,他的诗词作品被保存在《玉山璞稿》中。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静,最终在1369年去世。
顾阿瑛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