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序

李序(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仲伦,东阳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大约在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
李序以许谦为师,游历各地,以左、国、史、汉为标格进行文学创作。他隐居在东白山,与陈樵相互唱和。李序的作品被编入絪緼集《元诗选》,并世传至今。 李序的诗词>>

吴存

吴存(1257—1339)是元朝时期的鄱阳人,字仲退。他私下学习了饶鲁之的学说。有人劝他投身官场,但他拒绝了。在仁宗延祐年间,他被强行任命为本路学正,并改任宁国教授。后来,他被聘为本省乡试的主考官,不久后去世。他留下了《程朱传义折衷》和《月湾集》等著作。 吴存的诗词>>

周玉晨

周玉晨是中国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十六字令》等。《十六字令》又被称为《苍梧谣》或《归字谣》,是一种字数最少的词牌。
然而,周玉晨的作品集《案词品卷一》中有一首词被错误地归属于周邦彦。这可能是一个误会或错误的归类。
除了《十六字令》,周玉晨的其他代表作品目前尚不清楚。然而,作为一位元代的文学家,他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可能已经失传或尚未被发现。
关于周玉晨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也不太清楚。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性,我们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具体时间线了解有限。 周玉晨的诗词>>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是元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出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仲姬,又号瑶姬。他是赵孟頫的妻子。在仁宗即位后,他被封为吴兴郡夫人,并且后来又加封为魏国夫人。
管道升擅长写词章,他的作品以描绘竹、兰、梅等植物为主题,其笔意清绝,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他的画作也以墨竹兰梅为主题,笔法独特,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此外,他还擅长书法,书法作品也备受赞赏。
关于管道升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资料有限,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管道升的诗词>>

刘永之

刘永之,字仲修,号山阴道士,临江清江人。他在年少时随父亲游历各地,专攻《春秋》学,同时也擅长诗文和书法。他经常与杨伯谦、彭声等人讨论风雅之事,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楷模。明朝洪武初年,刘永之被征召至金陵,因为他的才华被重用,但他最终选择辞去官职回归故乡。他的作品集名为《山阴集》。
关于刘永之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无法得知。 刘永之的诗词>>

谢宗可

谢宗可是元朝的一位诗人,他的字和号都不为人所知。他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但是关于他的出生年份和死亡年份以及他的生平事迹,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信息。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推测他大约在元文宗至顺初时期活动。尽管我们无法了解他的具体生平,但是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诗作而闻名。谢宗可的诗歌才华使他在当时的文坛上备受赞赏。尽管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生平和逝世时间,但是他的诗作仍然为后人所传颂。 谢宗可的诗词>>

李存

李存(1281—1354)是元朝时期的一位学者和文人,出生在饶州安仁,字明远,又字仲公。他曾在陈苑学习,并对天文、地理、医卜、释道等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他还擅长古文词的创作。
由于科举考试不顺利,李存决定隐居,并经常在游历中度过他的时光。尽管有中丞御史等人推荐他,但他都没有接受这些机会。学界称他为“俟庵先生”。
李存与祝蕃、舒衍、吴谦一起被称为江东四先生。他们都是当时江东地区的知名学者。李存还有一部作品集,名为《俟庵集》。
关于李存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281年,去世于1354年。 李存的诗词>>

邓雅

邓雅元,字伯言,出生于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明朝洪武中期,他以郡举的身份进入京城,但不久后选择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他与梁寅方关系密切,一起在石门山中进行学术讨论。邓雅元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被收录在《玉笥集》中。关于他的生卒年份以及其他详细信息暂无更多资料。 邓雅的诗词>>

柯丹邱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信息:
柯丹邱的生平不详,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
根据明代张大复所著的《寒山堂曲谱》卷前的《谱选古今散曲传奇集总目》中的记载,柯丹邱被注称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柯丹邱”。这表明柯丹邱是苏州人,并且是书会中的职业剧作家。
由于缺乏详细的生平资料,我们无法得知柯丹邱的具体成就和影响。然而,他的作品《荆钗记》被收录在《谱选古今散曲传奇集总目》中,这表明他在当时的文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柯丹邱是明代苏州人,是一位职业剧作家,他的作品《荆钗记》被收录在《谱选古今散曲传奇集总目》中。然而,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成就,我们目前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 柯丹邱的诗词>>

荆干臣

荆干臣,生卒年不详,家居东营(元代大宁路兴中州,今内蒙古宁城西)。虽生长豪族,但能折节读书。少年时游学于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根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荆干臣的官职为“参军”。元代王恽的《狄涧先生大全集》卷二十三中有《送荆书记干臣北还诗并序》,其中称他为“干臣参议”。此外,王恽还记录了荆干臣在至元年间曾随忻都等东征日本的事情(详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荆干臣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