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

梁鼎芬(?—1918)是清朝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他于光绪六年(1880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职位。梁鼎芬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被聘为广雅书院和钟山书院的讲席。张之洞推行新政,梁鼎芬在学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历任官职逐渐晋升至布政使。梁鼎芬因劾奏袁世凯而被免去官职。他去世后,清朝追谥他为文忠。 梁鼎芬的诗词>>

丁澎

丁澎(约1622—1686)是清朝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后担任官职主事。他还曾充当河南乡试副考官,并因表现出色被荐升为郎中。
然而,丁澎在科场案件中违反规定,因此被劾责,并被贬谪到塞上五年。尽管如此,丁澎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一起被称为“西泠十子”,后来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一起被称为“燕台七子”。
丁澎的诗作有《信美堂诗选》和《扶荔堂集》等。除了诗歌创作,丁澎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暂时无法得知。 丁澎的诗词>>

曾燠

曾燠(1759—1830)是江西南城人,字庶蕃,号宾谷。他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进士,后历任户部主事、两淮盐运使、贵州巡抚等职位。他擅长诗文创作,被誉为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赏雨茅屋集》,此外还编辑了《江西诗征》和《骈体正宗》等著作。
关于曾燠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 曾燠的诗词>>

王凤池

王凤池,是台湾凤山人,生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他在廪生时期表现出色,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学子。后来,他在雍正九年(1731)成为贡生,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学术成就。
然而,关于王凤池的生平和事迹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我们无法得知他在贡生之后的发展和成就,以及他对台湾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同样地,关于王凤池的死亡信息也没有被记录下来。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寿命和他在世时的最后岁月。
总之,王凤池是一位来自台湾凤山的学者,他在清康熙年间成为廪生,并在雍正九年成为贡生。然而,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 王凤池的诗词>>

靳应升

靳应升(1605—1663)是明末清初江南山阳人,字璧星,号茶坡。他是一位贡生,顺治年间曾经参加过廷试,但未能中选。靳应升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代表作品是《渡河集》。这部诗集反映了清初淮扬地区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除了以上信息,还可以补充靳应升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此外,可以进一步介绍《渡河集》的内容和风格特点,以及靳应升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靳应升的诗词>>

笪重光

笪重光(1623—1692)是明末清初江南句容人,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他于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后任刑部郎中,考选为御史,曾巡按江西。然而,由于某些事情,他被贬黜了。在郑成功入江之役时,笪重光曾参与防御工作。
除了政治方面的才能,笪重光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并且还能作诗。他的作品有《江上诗集》、《书筏》和《画筌》等。
关于笪重光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没有提及。 笪重光的诗词>>

张养重

张养重,字虞山,是江南山阳人。他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尚不清楚。 张养重的诗词>>

闵麟嗣

闵麟嗣(1628—1704)是安徽歙县人,字宾连,一字檀林。他在江都寓居,并在扬州府学求学。他擅长诗歌、古文以及行楷、篆籀等书法艺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黄山志》。
闵麟嗣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山水景色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古文作品则以文辞优美、思想深邃著称,常涉及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文学创作,闵麟嗣还以其出色的书法技艺而闻名。他擅长行楷和篆籀两种书体,行楷字形端庄秀丽,笔画流畅有力,篆籀字形古朴刚劲,线条有力有节。他的书法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被后人广泛传颂。
闵麟嗣的生平事迹和具体的出生、死亡日期等资料较为有限。然而,他的文学和书法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闵麟嗣的诗词>>

干建邦

干建邦(1660-1716),字淑掌,号庐阳,出生于星子县。康熙十七年(1678)补博士弟子员,当时著名学者汤来贺主讲白鹿洞书院。建邦与父亲干特从其学,文章品行得到汤来贺的赞许。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邦举于乡,次年参加会试,但落榜后返回家乡。他随后游历闽、楚间,专注于诗古文词的创作。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被江西巡抚张志栋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然而,后来因病在北京去世。建邦的诗学受到陶潜的影响,他还著有《湖山诗集》16卷,流传至今。 干建邦的诗词>>

毛德琦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毛德琦,生卒年月不详,号心斋,清代浙江鄞县人。康熙五十三年任命他为星子知县。康熙认为星子是朱子讲学之地,非能人不可担任此处县令。毛德琦受职前康熙接见,康熙见后认定“此人去得。”毛德琦来到星子后,展现了廉明有惠政的才能,自任兴废举坠的责任。他修复了府学、县学,修建了书院,重修了樵楼,治理了蓼花池。他还修篡了《庐山志》、《白鹿洞书院志》(书院志首次收录于《四库全书》),政绩声名大著。后来,他升任遵化知州。关于毛德琦的出生和死亡年月,目前没有相关资料可供参考。 毛德琦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