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曹一士的照片
曹一士

曹一士(1678-1736),字谔廷,号济寰,又号沔浦生,是一位出生于上海的学者。他于雍正七年(1729年)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之后又散馆授编修。十三年后,他被考选为云南道监察御史。乾隆元年(1736年),他被迁为工科给事中。
曹一士在任职期间,他上疏请慎选各省督抚,以确保政府官员的素质。他还建议宽容对待被附以妖言的人的刑事案件,并禁止仇恨和诬告的行为。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垦荒的问题以及盐政和报销制度的改革建议。
曹一士的具体死亡日期和相关信息暂时无法得知。 曹一士的诗词>>

清代诗人鲍桂星的照片
鲍桂星

鲍桂星(1764—1824),字双五,一字觉生,出生于安徽歙县。他是清朝的一位官吏。嘉庆四年,他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担任编修,之后又升迁为中允。九年,他被派往河南主持典试,之后又被派往江西典试。十五年,他被任命为湖北学政。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成为内阁学士。然而,因为某些事情,他被革职,最后官职终止于詹事。鲍桂星年轻时曾跟随同县的吴定学学习,后来又拜姚鼐为师,他的诗歌和古文写作水平都很高,著有进奉文和诗集,还曾编辑《唐诗品》一书。 鲍桂星的诗词>>

清代诗人铁保的照片
铁保

铁保(1752—1824)是满洲正黄旗人,姓铁,名保,字冶亭,号梅庵。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后任吏部主事,历任郎中、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官职。在嘉庆年间,他升至两江总督的职位,但因水患问题而被降级。后来,他又因知县李毓昌被毒死案而被革职,被发往乌鲁木齐服役。
然而,铁保在乌鲁木齐表现出色,重新得到重用,被调至吏部尚书的职位。然而,他因在喀什噶尔被人蒙蔽的事情而再次被革职。道光初年,他以三品卿衔休养。
除了政治生涯外,铁保还擅长书法,并精通医学。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惟清斋集》。
铁保的出生年份为1752年,去世年份为1824年。 铁保的诗词>>

清代诗人李联琇的照片
李联琇

李联琇(1820—1878)是清朝江西临川人。他的字是季莹,又号小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中进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在咸丰年间,他升至大理寺卿的官职。然而,由于病情,他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家养病。在同治年间,他担任钟山书院和惜阴书院的主讲。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注重修身养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向他学习。他还著有《好云楼集》等著作。据悉,李联琇的生平包含了他的出生和死亡信息,但具体的日期并未提及。 李联琇的诗词>>

清代诗人左宗棠的照片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湘军著名将领和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是汉族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他年轻时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并在二十岁时通过乡试中举。尽管在会试中多次落榜,但他一直对农事、舆地和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左宗棠后来从幕友开始崭露头角,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他在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并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他被追赠太傅,并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和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著作,他的奏稿和文牍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还编辑了《左宗棠全集》。 左宗棠的诗词>>

清代诗人潘耒的照片
潘耒

潘耒(1646~1708)是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出生于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他是潘柽章的弟弟。潘耒师事徐枋和顾炎武,广泛涉猎经史、历算和音学等领域。
康熙十八年,潘耒举博学鸿词,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并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然而,由于他性格浮躁,最终被降职。
潘耒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关于学术研究的论文,同时也有一些诗作。他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著作。
潘耒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清初学者中的重要人物。 潘耒的诗词>>

清代诗人沈荃的照片
沈荃

沈荃(1624—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江苏华亭人。他在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举人,成为探花,后来被任命为编修。他的官职逐渐升迁,先后担任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和礼部侍郎。他去世后被谥号为文恪。他的著作《充斋集》流传至今。沈荃为人正直,善于评价和提拔后进之人,因此备受时人重视。他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受到米芾和董其昌两位大家的影响,深得康熙帝的赏识。康熙帝曾经召他到内廷讨论书法问题,他还被委托为康熙帝代笔创作御制碑版和殿廷屏障的御座箴铭。(引自方苞《望溪集外文》) 沈荃的诗词>>

清代诗人陈寿祺的照片
陈寿祺

陈寿祺(1771—1834)是清代儒学家,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他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陈寿祺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十四年(1809年)充会试同考官。由于父母殁后,他没有出仕,而是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他在教学中积极传承儒学思想,培养了一批学生。
陈寿祺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左海全集》中。这部著作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内容涵盖了儒家经典的解读、政治理论、教育思想等方面。《左海全集》被认为是陈寿祺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寿祺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去世对当时的学术界和他的学生们都是一次巨大的损失。然而,他的学术思想和著作仍然流传至今,对后世的儒学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陈寿祺的诗词>>

清代诗人顾敏恒的照片
顾敏恒

顾敏恒(约1746—约1790)是江苏无锡人,字立方,号笠舫。他出身于无锡望族顾氏,据说他的家族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顾雍的后裔。明朝初期,顾氏家族从苏州迁往无锡胶山,明中期有顾可学、顾可适、顾可久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
顾敏恒以他的诗才闻名,与同乡杨芳灿齐名,被当时的人们比作“颜、谢”。他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考中了进士。由于自知没有政治才能,他选择了从教职,担任苏州府的教授。然而,他在任职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在他任职期间,有很多人前来请教他的字画,以至于他的门外堆满了人们脱下的鞋履。
顾敏恒天资聪颖,善于阅读,喜欢吟咏。他的词作婉丽动人,他的骈体文尤其古雅。他年轻时曾游历贵池,并代人撰写了《昭明太子庙碑》,袁枚称赞他是六朝时期的高手。他著有《笠舫诗稿》和《古文辨体》等作品,都被收录在《清史列传》中,并传世至今。 顾敏恒的诗词>>

清代诗人陈祖范的照片
陈祖范

陈祖范是清代的一位学者和文学家,字亦韩,号见复,出生在常熟。他在雍正元年(1723年)考中举人,但因生病未能参加殿试。之后他回到江南,闭门读书。几年后,雍正诏书天下,广开书院,许多大官都争相邀请陈祖范去书院教书。他的教学方法很有成效,但只教了一两年就辞去了职务。他说,学生读书都是为了做官,如果考不中进士,就会说是老师教得不好,这样的师道难以立足。他不想和那些追求官位的人同流合污,因此感到很为难。朝廷推荐他作为经学通儒,陈祖范被列为榜首。由于年事已高,他没有就职,而是被赐予国子监司业的职务。 陈祖范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