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谊

宗谊(1619—1688)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出生于浙江鄞县,字号在公,号称正庵。他在明末时期因家族财产用于资助义军和军粮,导致家境贫困。当时鲁王监国,曾经召他前去任职,但他拒绝了这个机会,选择了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宗谊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陆宇燝、董剑锷、叶谦、范兆芝等人结成了湖上七子社,经常进行诗歌创作和互相唱和。他的诗集《愚囊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宗谊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宗谊的诗词>>

程之鵕

程之鵕(字羽宸,又字采山)是明代歙县人,是一位贡生。他的作品《练江诗钞》被广泛传播。
关于程之鵕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不清楚,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证。 程之鵕的诗词>>

郑珍

郑珍(1806—1864)是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他在道光十七年成为举人,并被选为荔波县的训导。在咸丰年间,他告别职务回乡。然而,在同治初期,他被任命为江苏知县,但未能上任就去世了。
郑珍是学宗许郑的传人,他精通文字音韵之学,对古代宫室冠服制度也非常熟悉。他著有多部著作,包括《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郑珍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对于研究礼仪、轮舆、文字等方面的学问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他的生命在未能履行江苏知县职务之前就戛然而止了。 郑珍的诗词>>

孙洤

孙洤(1640—1700),字静紫,一字担峰,河南辉县人,孙奇逢孙。他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中进士,后任职于内阁中书。他的代表作品是《担峰诗》,其中包括了《趵突泉和赵松雪韵》五首。
孙洤的出生年份为1640年,出生地点是河南辉县。他的字号是静紫,又有一字担峰。他是孙奇逢孙的后代。
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科举考试中,孙洤中了进士,成为一名官员。他的官职是内阁中书,负责处理政务。
孙洤的著作《担峰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括了《趵突泉和赵松雪韵》五首。这些诗作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关于孙洤的死亡年份和其他相关信息,目前没有提供。 孙洤的诗词>>

崔国因

崔国因崔宏楙,字竹筠,是常宁人,生于某年某月某日。他是一位诸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崔国因以字号竹筠自居,并出版了一本名为《竹筠诗集》的诗集,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
关于崔国因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提供相关信息。 崔国因的诗词>>

程岫

程岫,字云家,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在中国安徽省歙县,是父亲程懋衡的儿子。程懋衡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的人,他在明朝末年因为坚守原则而被杀害,展现了非凡的死节精神。
程岫在父亲去世后,选择了顺从康熙朝政权的安排,但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他远离尘嚣,隐居在山水之间,过着清静的生活。这种隐居生活不仅让他远离了政治纷争,还使他能够专注于文学创作。
程岫以他的诗歌才华而闻名,他的代表作品是《江村诗草》。这部诗集以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程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真挚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程岫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广泛传播和赞赏。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程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赞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程岫的诗词>>

汤复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汤复明(生卒年份不详)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木版画刻工。他活动的时间大约在顺治年间(一六二一至一六六一)。顺治二年(一六四五),萧云从绘制了一幅名为《离骚经图》的作品,并由汤复明进行木版画刻刻。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汤复明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是一本重要的研究中国版画的书籍。它可能包含了关于汤复明和其他版画家的研究资料,以及对中国版画发展历史、技术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目。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汤复明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以及《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等信息。 汤复的诗词>>

吴雯清

吴雯清(初名元石,字方涟,号鱼山)是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份暂无具体记录。
吴雯清于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取得功名。他在官场上逐渐晋升,最终担任御史一职。作为御史,吴雯清负责监察官员的廉政和政务,以维护朝廷的纪律和治理。
吴雯清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集名为《雪啸轩集》。这部作品集包含了他的诗歌、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雪啸轩集》展示了吴雯清的才华和文学造诣,成为他在文学界的重要贡献。
关于吴雯清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 吴雯清的诗词>>

释弘仁

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佛教高僧。
释弘仁出生于1610年,他的俗姓是江,名字是韬,字号是六奇。在出家后,他受了法名弘仁,字号是无智,又有一个别号叫渐江。
弘仁禅师在佛教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精通佛法,尤其擅长禅宗。他的教诲深入浅出,使得很多人受益匪浅。他的弟子众多,其中包括了一些后来成为佛教名宿的人物。
弘仁禅师在1664年去世,享年54岁。他的离世给佛教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人为他的离世感到悲痛。然而,他的教诲和影响力仍然在后世流传,并对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佛教高僧。他出生于1610年,精通佛法,尤其擅长禅宗。他的教诲深入浅出,影响了很多人。弘仁禅师在1664年去世,享年54岁。他的离世给佛教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教诲和影响力仍然在后世流传。 释弘仁的诗词>>

汪士鋐

汪士鋐(1658—1723)是江苏长洲人,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他在康熙三十六年中举人,后成为翰林院修撰,最终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他与兄汪份、汪钧,弟汪倓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汪”,在当时非常有名。汪士鋐擅长诗文,他的书法与姜宸英齐名。
汪士鋐的著作包括《长安宫殿考》、《全秦艺文志》、《三秦纪闻》、《玉堂掌故》、《华岳志》、《元和郡县志补阙》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其中,《长安宫殿考》是关于长安古都宫殿的考证,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全秦艺文志》是对秦朝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进行的详细记载,《三秦纪闻》则是对陕西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进行的纪录。《玉堂掌故》是关于宫廷内部的故事和传闻,《华岳志》则是对华岳山脉的地理和历史进行的描述,《元和郡县志补阙》是对元和时期郡县志的补充。
关于汪士鋐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汪士鋐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