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岫,字云家,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在中国安徽省歙县,是父亲程懋衡的儿子。程懋衡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的人,他在明朝末年因为坚守原则而被杀害,展现了非凡的死节精神。
程岫在父亲去世后,选择了顺从康熙朝政权的安排,但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他远离尘嚣,隐居在山水之间,过着清静的生活。这种隐居生活不仅让他远离了政治纷争,还使他能够专注于文学创作。
程岫以他的诗歌才华而闻名,他的代表作品是《江村诗草》。这部诗集以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程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真挚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程岫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广泛传播和赞赏。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程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赞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程岫的诗词>>
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佛教高僧。
释弘仁出生于1610年,他的俗姓是江,名字是韬,字号是六奇。在出家后,他受了法名弘仁,字号是无智,又有一个别号叫渐江。
弘仁禅师在佛教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精通佛法,尤其擅长禅宗。他的教诲深入浅出,使得很多人受益匪浅。他的弟子众多,其中包括了一些后来成为佛教名宿的人物。
弘仁禅师在1664年去世,享年54岁。他的离世给佛教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人为他的离世感到悲痛。然而,他的教诲和影响力仍然在后世流传,并对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佛教高僧。他出生于1610年,精通佛法,尤其擅长禅宗。他的教诲深入浅出,影响了很多人。弘仁禅师在1664年去世,享年54岁。他的离世给佛教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教诲和影响力仍然在后世流传。
释弘仁的诗词>>
汪士鋐(1658—1723)是江苏长洲人,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他在康熙三十六年中举人,后成为翰林院修撰,最终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他与兄汪份、汪钧,弟汪倓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汪”,在当时非常有名。汪士鋐擅长诗文,他的书法与姜宸英齐名。
汪士鋐的著作包括《长安宫殿考》、《全秦艺文志》、《三秦纪闻》、《玉堂掌故》、《华岳志》、《元和郡县志补阙》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其中,《长安宫殿考》是关于长安古都宫殿的考证,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全秦艺文志》是对秦朝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进行的详细记载,《三秦纪闻》则是对陕西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进行的纪录。《玉堂掌故》是关于宫廷内部的故事和传闻,《华岳志》则是对华岳山脉的地理和历史进行的描述,《元和郡县志补阙》是对元和时期郡县志的补充。
关于汪士鋐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汪士鋐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