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周容的照片
周容

周容(1619—1692),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是明代的一位才子,以侠气闻名。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但被海盗掳走,他为了代替戴殿臣受刑梏,自愿成为人质,导致他跛一只脚,因此受到了时人的赞誉。
明朝灭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因为他的母亲还在世,他觉得自己应该尽孝道,于是又回到了尘世。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唤周容入京,但他坚决拒绝了这个机会。
周容在诗、文、书、画方面都非常勤奋,被时人称赞为“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他的作品集《春涵堂集》流传至今。其中,他的《渡者之言》被编入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中。 周容的诗词>>

清代诗人方苞的照片
方苞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他是汉族,出生在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出生。他是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
方苞是清代散文家,也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方苞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山水田园、人物风情、历史典故等。他的散文风格独特,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方苞的晚年号为望溪,也有人称他为南山牧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散文的宗师之一。
方苞于1749年9月29日去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创作和思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苞的诗词>>

清代诗人李因笃的照片
李因笃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他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博学强记,广泛阅读经史诸子,尤其精通经学要旨,擅长音韵学,对诗词有深入研究,其诗歌风格接近杜甫,同时也精通音律。他崇尚实学,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和诗人之一。他被当时的人称为华夏的“四布衣”之一,意指他不涉足仕途。
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被荐为鸿博授检讨。他曾经辨析秦中碑版,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他的行书和楷书用笔简洁利落,风格接近颜真卿。他著有《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和《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等著作。 李因笃的诗词>>

清代诗人邹弢的照片
邹弢

邹弢(1850—1931),字翰飞,号酒丐、瘦鹤词人、潇湘馆侍者,亦称司香旧尉,江苏无锡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散曲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邹弢出生于1850年,出生地为江苏省无锡市。他在少年时期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创作词曲。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而著称,被誉为“瘦鹤词派”的代表人物。
邹弢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和赞赏。他曾在潇湘馆担任侍者,与一些文人雅士交往,结识了许多文化名流。他的文学造诣和才情使他被尊称为“司香旧尉”。
邹弢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曲作品,其中不乏佳作。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1年,邹弢去世,享年81岁。他的离世使得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词人和文学评论家。然而,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邹弢的诗词>>

清代诗人傅山的照片
傅山

傅山(1607-1684)是明清之际的一位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和医学家。他的初名是鼎臣,字青竹,后来改字为青主,还有浊翁、观化等别名。他是汉族,出生在山西太原。
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在很多场合和作品中都强调自己是老庄学派的学生。他自称:“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他自觉地继承了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
傅山对老庄的一些命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阐发,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他对道家传统思想进行了发展。
关于傅山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傅山的诗词>>

清代诗人俞明震的照片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他在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考试中获得举人资格,并且在官场上逐渐升迁,最终担任甘肃提学使的职位。然而,随着民国的到来,他选择了辞去官职,成为一名肃政史。
俞明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苦涩和忧伤的情感。他自称有时为了完成一首诗,甚至整夜不眠,而且他还常常受到眩晕的困扰,这也导致他所创作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所写的诗歌却被后人广泛传颂,并编入了《觚庵诗存》这本诗集中。
在晚年,俞明震因病退隐到杭州西湖,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最终,他于1918年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诗作和文化遗产留存至今,为后人所敬仰和传承。 俞明震的诗词>>

清代诗人丁敬的照片
丁敬

丁敬(1695—1765)是清代的一位书画家和篆刻家。他的字是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有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他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在乾隆初年,丁敬曾经举鸿博不就,后来在卖酒街市谋生。他对金石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擅长诗词创作和绘画,尤其擅长梅花的描绘,他的画笔意境苍秀。他尤其精通篆刻,擅长切刀法,被誉为“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也是“西泠八家”中的首领。
丁敬的作品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寿寿初稽》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书法、绘画和篆刻方面的才华和造诣。 丁敬的诗词>>

清代诗人曹禾的照片
曹禾

曹禾(1637—1699),字颂嘉,号未庵,又号峨嵋,江苏江阴人。他于康熙三年(1664)中举人,成为中癸巳科三甲进士,并担任内阁中书官职。康熙十八年(1679),他参加博学宏词考试,获得二等成绩,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来升至国子祭酒的官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辞去了官职,回归家乡。
曹禾热爱饮酒,对围棋情有独钟,同时也擅长写诗作文。他与颜光敏、田雯、宋荦等人被誉为“诗中十子”。他的作品有《未庵初集》、《峨嵋集》等。除了这些信息,你还需要补充什么内容呢? 曹禾的诗词>>

清代诗人周亮工的照片
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和贰臣。他的字是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他为栎园先生或栎下先生。
周亮工出生在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乡,原籍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后来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后来担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官职。在明朝灭亡后,他历任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职位。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两次被关押入狱,还被劾论死刑,但后来得到赦免。
周亮工生平博览群书,热爱绘画和篆刻。他擅长写诗和文学创作,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等作品。此外,他也是一位热衷于收藏的人,对古代文物和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总结: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和贰臣。他的生平经历了宦海沉浮,曾两次下狱,但最终得到赦免。他热爱绘画和篆刻,擅长写诗和文学创作。他还是一位热衷于收藏的人,对古代文物和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周亮工的诗词>>

清代诗人王鸿绪的照片
王鸿绪

王鸿绪(1645-1723)是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他原名度心,后来中进士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出生在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康熙十二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编修,后来升至工部尚书的官职。他曾在明史馆担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人共同主编纂《明史》,并参与修纂《佩文韵府》。之后,他与万斯同一起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并献给玄烨,最终得以刊行。王鸿绪一生致力于鉴藏书画,他的书法风格受到米芾和董其昌的影响,具有遒古秀润之趣。他也是董其昌的再传弟子。他著有《横云山人集》等著作。王鸿绪于1723年去世。 王鸿绪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