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贺双卿的照片
贺双卿

贺双卿(1715~1735年)是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的人物,出生于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她的初名是卿卿,又被称为庄青,字秋碧,因为她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所以被取名为双卿。
从小起,双卿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她的天资非常聪颖,灵慧超人。在她七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几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做出一手精巧的女红作品。
当双卿长到二八岁的时候,她的容貌秀美绝伦,被人们形容为“惊为神女”。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之一,后人尊她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然而,贺双卿的生平并不长久。据记载,她在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享年不到二十岁。尽管她的生命如此短暂,但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贺双卿的词作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贺双卿的诗词>>

清代诗人李绂的照片
李绂

李绂(1673—1750)是清朝江西临川人,字巨来,号穆堂。他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后来担任编修,逐渐升至内阁学士的职位。在雍正年间,他先后担任广西巡抚和直隶总督的职务。然而,他因参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而得罪,被下狱。乾隆初年,他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李绂在治理学宗陆王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他推崇王安石的政治理念,并对世传的事迹进行辨正。他的一些观点和资料被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引用。此外,李绂还著有《穆堂类稿》及续稿别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等著作。
关于李绂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673年,去世于1750年。 李绂的诗词>>

清代诗人林嗣环的照片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是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他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从小就显示出聪颖过人的才华,七岁时已经能够写文章。
林嗣环著有多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和《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然是初中语文课文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是关于口技表演的技巧和艺术的记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荔枝话》是一篇关于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在艺术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史料价值。这部作品记录了荔枝的种植、栽培和收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林嗣环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它们不仅代表了林嗣环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这些作品的保存和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发展文化和推动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林嗣环的死亡年份,文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时间,只是大致估计为约1662年。 林嗣环的诗词>>

清代诗人王闿运的照片
王闿运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是晚清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担任肃顺家庭教师,并进入曾国藩幕府工作。1880年,他来到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之后,他先后在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和南昌高等学堂担任讲师。他还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并被加封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他担任清史馆馆长。他的著作包括《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王闿运于1916年去世。 王闿运的诗词>>

清代诗人爱新觉罗·福临的照片
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出生于1638年3月15日,是清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他出生在沈阳故宫的永福宫。
福临在位期间的年号是顺治,共计十八年。他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然而,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突然驾崩,享年仅24岁。他的庙号是世祖,谥号是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福临被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在福临的遗诏中,他传位给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继位后,成为了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继续了福临的统治。 爱新觉罗·福临的诗词>>

清代诗人刘墉的照片
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中举进士,是刘统勋的儿子。他曾担任过吏部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务,官至内阁大学士。他以清廉的政绩而闻名,被誉为乃父之风。
刘墉是一位擅长书法的艺术家,尤其擅长小楷。他的行书作品被广泛传世,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以工整、流畅的笔画和端庄、典雅的风格著称。
1804年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在京城去世。他被追谥为文清。 刘墉的诗词>>

清代诗人吴藻的照片
吴藻

吴藻(1799~1862)是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字苹香,自号玉岑子。她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祖籍安徽黟县。
吴藻从小就喜欢学习,长大后专注于词作,并且擅长绘画。她自己绘制了《饮酒读骚图》这幅图,也创作了相应的曲调。她的作品包括《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书屋诗》等。
关于吴藻的生平和逝世的具体信息目前不太清楚,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补充。 吴藻的诗词>>

清代诗人李慈铭的照片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著名文史学家。他的初名是模,字式侯,后来改名为慈铭,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他出生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
李慈铭于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后来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的官职。他多次上书封事,不畏权贵。他的日记连续记录了三十多年,其中包括了他的读书心得。他的学识渊博,继承了乾嘉汉学的传统,尤其在治经学和史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因此被誉为“旧文学的殿军”。
李慈铭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李慈铭的诗词>>

清代诗人刘鹗的照片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是清末的一位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来改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他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刘鹗自青年时期开始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为师,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标。
刘鹗在文学创作方面以小说为主,他的代表作品是《老残游记》。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批判。《老残游记》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鹗一生坚韧不拔,屡败屡战,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在教育和实业领域的投资,以及他的文学创作,都体现了他对太谷学说的坚持和追求。刘鹗在1909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影响着后人,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刘鹗的诗词>>

清代诗人林朝崧的照片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字俊堂,号痴仙。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对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朝崧的出生年份是1875年,他出生在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他的字是俊堂,号是痴仙。他的家族背景非常优秀,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林朝崧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为该社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栎社是一个文学团体,致力于推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林朝崧的参与使得栎社成为了台湾文学界的重要力量。
林朝崧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这是对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的肯定。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来的台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朝崧的逝世年份是1915年。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对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他的地位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 林朝崧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