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双卿(1715~1735年)是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的人物,出生于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她的初名是卿卿,又被称为庄青,字秋碧,因为她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所以被取名为双卿。
从小起,双卿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她的天资非常聪颖,灵慧超人。在她七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几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做出一手精巧的女红作品。
当双卿长到二八岁的时候,她的容貌秀美绝伦,被人们形容为“惊为神女”。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之一,后人尊她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然而,贺双卿的生平并不长久。据记载,她在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享年不到二十岁。尽管她的生命如此短暂,但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贺双卿的词作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贺双卿的诗词>>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是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他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从小就显示出聪颖过人的才华,七岁时已经能够写文章。
林嗣环著有多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和《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然是初中语文课文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是关于口技表演的技巧和艺术的记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荔枝话》是一篇关于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在艺术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史料价值。这部作品记录了荔枝的种植、栽培和收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林嗣环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它们不仅代表了林嗣环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这些作品的保存和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发展文化和推动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林嗣环的死亡年份,文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时间,只是大致估计为约1662年。
林嗣环的诗词>>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出生于1638年3月15日,是清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他出生在沈阳故宫的永福宫。
福临在位期间的年号是顺治,共计十八年。他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然而,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突然驾崩,享年仅24岁。他的庙号是世祖,谥号是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福临被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在福临的遗诏中,他传位给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继位后,成为了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继续了福临的统治。
爱新觉罗·福临的诗词>>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是清末的一位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来改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他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刘鹗自青年时期开始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为师,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标。
刘鹗在文学创作方面以小说为主,他的代表作品是《老残游记》。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批判。《老残游记》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鹗一生坚韧不拔,屡败屡战,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在教育和实业领域的投资,以及他的文学创作,都体现了他对太谷学说的坚持和追求。刘鹗在1909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影响着后人,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刘鹗的诗词>>
林朝崧(1875-1915)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字俊堂,号痴仙。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对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朝崧的出生年份是1875年,他出生在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他的字是俊堂,号是痴仙。他的家族背景非常优秀,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林朝崧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为该社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栎社是一个文学团体,致力于推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林朝崧的参与使得栎社成为了台湾文学界的重要力量。
林朝崧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这是对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的肯定。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来的台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朝崧的逝世年份是1915年。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对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他的地位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
林朝崧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