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何绍基的照片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子贞,号是东洲,别号是东洲居士,晚年号蝯叟。他出生在湖南道州(今道县)。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中进士。咸丰初年,他被任命为四川学政,并曾参与福建等地的乡试工作。他曾经主持山东泺源和长沙城南的书院。他通晓经史,尤其精通小学金石碑版。他根据《大戴记》的考证,对《礼经》进行了研究。他的书法起初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来融合了汉魏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草书。他的著作包括《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何绍基于1873年去世。 何绍基的诗词>>

清代诗人顾太清的照片
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是清代著名女词人,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她嫁给了贝勒奕绘,成为他的侧福晋。顾太清被公认为清代第一位女词人,她的文采见识非同凡响,被誉为“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
顾太清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得清秀,身材适中,温婉贤淑,深深吸引了奕绘的钟情。尽管她只是侧福晋,却一生诞育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的成就。
晚年,顾太清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了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这部小说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顾太清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她的文学才华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她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于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太清于1876年去世,享年77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她的作品和才华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顾太清的诗词>>

清代诗人符曾的照片
符曾

符曾(1688—1760)是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字幼鲁,号药林,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是一个监生。他的诗集《赏雨茆屋小稿》流传有仁和吴氏刻本,其中还有査慎行作的序言。在序言中,査慎行引用了虞邵庵的评价,称赞符曾的性格完善、情感通达、学识丰富、才华出众、气质充实、见识独到,认为这些都是符曾天生具备的品质。此外,符曾还著有《春凫小稿》和《半春唱和诗》,这些作品也在清史列传中被广泛传播。符曾的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赏,并且广泛流传于世。 符曾的诗词>>

清代诗人冯云山的照片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他是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冯云山自幼喜欢阅读经史、天文、地理等各种书籍,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学识。
后来,冯云山在村中设立了一所学馆,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以塾师为业。他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冯云山成为了该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他被官封为南王,担任七千岁的职务。在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冯云山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冯云山在1852年去世。他的死因目前并不清楚,但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贡献和影响仍然被人们所铭记。 冯云山的诗词>>

清代诗人彭端淑的照片
彭端淑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是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他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彭端淑是清朝的官员和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在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十二岁进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一起在丹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先后担任吏部主事、本部员外郎和郎中等职务。
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被选为顺天(今北京)乡试的同考官。他在官场上表现出色,被人们称赞为才华出众的官员。除了在政务上有所成就,彭端淑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清代文学的佳作,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彭端淑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对于研究清代四川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分别为约1699年和约1779年。 彭端淑的诗词>>

清代诗人俞樾的照片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他是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同时也是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等人的师承者。
俞樾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来,他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河南学政。然而,他因为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最终被罢官。之后,俞樾选择移居苏州,并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长达40余年。
俞樾的治学范围主要涵盖经学,同时也涉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甚至包括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多个领域。他的学识渊博,造诣深厚,被海内外以及日本、朝鲜等国的学者尊称为朴学大师。
最终,俞樾于1907年去世,享年86岁。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赏。 俞樾的诗词>>

清代诗人邓廷桢的照片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是清代官吏和民族英雄。他出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邓廷桢于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后成为一位杰出的官员。他擅长书法,善于诗文,并被任命为编修。他的才华和能力使他得到了晋升,最终成为云贵、闽浙和两江总督。
与林则徐一起,邓廷桢协力查禁鸦片,并成功击退了英国舰队的挑衅。这一行动被视为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之一。
然而,后来邓廷桢被调到闽浙任职时,因为在粤办理事务不善而被罢免,被流放到伊犁。他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间,直到被释放后,被调到陕西担任巡抚。
邓廷桢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这些作品至今仍被传世。
邓廷桢的墓地位于江苏南京市,被称为“邓廷桢墓”,人们可以前往瞻仰和凭吊。 邓廷桢的诗词>>

清代诗人乐钧的照片
乐钧

乐钧(1766-1814,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他出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乐钧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乐钧从小就聪明好学,秀气孤秉,喜欢写骈体文,他的作品共有20卷。他在弱冠之年就补上了博士的学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被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并被聘为怡亲王府的教席。
嘉庆六年(1801),乐钧参加了乡试并中举,怡亲王希望他留下来,但乐钧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去了这个机会。之后,他多次参加考试但都没有成功,未能进入官场。他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的大官员们争相邀请他,他曾经主讲扬州梅花书院的讲座。
嘉庆十九年,乐钧的母亲去世,他因为过度伤心不久也去世了。有一些资料称他的死亡年份是1816年。乐钧一生才华横溢,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他的文学才华却为后人所称道。 乐钧的诗词>>

清代诗人龚翔麟的照片
龚翔麟

龚翔麟(1658—1733)是清代的藏书家和文学家。他的字是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年号田居。他出生在浙江仁和(今杭州),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他起初在工部任主事,后来升迁为御史,具有直言敢谏的特点。最后他退休回家。他擅长写词,与朱彝尊等人一起被称为浙西六家。他的作品有《田居诗稿》和《红藕庄词》等。 龚翔麟的诗词>>

清代诗人徐锡麟的照片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生在一个地主绅商家庭,从小在私塾接受教育。他对算术和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先后获得了廪生和副举人的功名。
徐锡麟因常宣传革命思想,对清廷抱有仇视之情。为了避免父亲受到连累,他与父子关系脱离,父亲将一部分财产分给他。这样,他便能够自由地从事革命活动。
然而,徐锡麟的革命活动并不顺利。他曾参与策划起义,但未能成功。后来,他加入了光复会,积极参与反清起义。然而,他在1907年被清廷逮捕,并被判处死刑。同年,徐锡麟不幸去世,年仅34岁。
徐锡麟虽然生命短暂,但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宣传和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努力。他的牺牲也成为了革命的一部分,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继续奋斗。 徐锡麟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