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学者和思想家。他出生于1610年9月24日,逝世于1695年8月12日。黄宗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出生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是汉族。
黄宗羲有多个字号和别号,包括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界通常称他为梨洲先生。
黄宗羲的学问广博,思想深邃,著作丰富。他与顾炎武、王夫之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他还与弟弟黄宗炎、黄宗会一起被称为浙东三黄。此外,他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他也被尊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黄宗羲的贡献涵盖了多个领域。他在经学、史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和教育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他的著作对于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的诗词>>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爱国名相,被誉为清朝陕西的名臣之一。
王鼎于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职位。在这些职位上,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河务、盐政和平反冤狱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绩。
道光五年,王鼎服阕,以一品衔署户部侍郎,同时被授予军机大臣的职位。后来,他被追赠太保,并谥号为文恪,入祀贤良祠。
总结:王鼎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清朝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政绩。他被誉为陕西的名臣之一,追赠太保,并谥号为文恪,入祀贤良祠。
王鼎的诗词>>
金农(1687—1763)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中的首领。他的字有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金农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一生都是穿着布衣。他喜欢旅行,但却没有遇到什么机遇,最终回到了扬州。在扬州,他靠卖书画为生。金农热爱奇特的事物,喜欢学习,擅长诗文书法,他的诗文古奥奇特,而且他也很擅长鉴别。他创造了扁笔书法,同时也擅长楷、隶体势,被称为“漆书”。直到五十三岁以后,他才开始专注于绘画。他的画作造型古怪,尤其擅长用淡墨干笔绘制花卉小品,尤其擅长画梅。他的代表作品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等。此外,他还著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著作。金农于1763年去世。 金农的诗词>>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他出生于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是汉族。乾隆二十六年,他中举成为进士,并官至贵西兵备道。后来,他辞去官职,担任安定书院的主讲。
赵翼擅长史学,他的考据能力非常出色。他的诗歌创作主张独创,反对模仿。他的五、七言古诗中,有一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含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他与袁枚、张问陶一起被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著有《廿二史札记》,这部著作与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二十二史考异》一起被誉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这部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被广泛引用和研究。赵翼的学术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赏,他被尊称为三半老人。1814年1月10日,赵翼去世。
赵翼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