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1864年~1912年)是一位近代诗人,他的字是仙根,又有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他的祖籍是广东蕉岭嘉应镇平。
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在台湾彰化。他在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上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然而,丘逢甲并不打算在京城做官,而是返回台湾。他到台中的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来又在台南和嘉义从事教育工作。
丘逢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然而,丘逢甲的生命在1912年结束。他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一片悲痛的空白,但他的诗作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丘逢甲的诗词>>
孙原湘(1760~1829)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他出生在昭文(今江苏常熟),在清嘉庆十年(1805年)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充任武英殿协修。然而,不久之后他得了疾病,不得不返回家乡,不再外出。在家乡期间,他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的讲席,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学生。
孙原湘擅长诗词创作,他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他还擅长写骈文和散文,同时也精通书法,擅长画梅兰和水仙。他的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齐名,被称为“后三家”或“江左三君”。
孙原湘的代表作品收录在《天真阁集》中。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孙原湘于1829年去世,享年69岁。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使他成为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孙原湘的诗词>>
谈迁(1594~1657)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史学家。他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朝灭亡后,他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他出生在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
谈迁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他对各种学问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历史学。他致力于研究明代的历史事件,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注解。他的著作《国榷》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国榷》原稿在谈迁50多岁时完成,但不幸被小偷偷走。这对谈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重新编写了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有104卷,总字数达到428万4千字。
谈迁的《国榷》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他的执着和努力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迁于1657年去世,享年63岁。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历史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谈迁的诗词>>
缪彤(1627—1697)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知名人物,他是第十二位状元。他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出生,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去世。
缪彤在乡里以循规蹈矩而闻名,他严格遵守封建道德规范,被乡人视为楷模。他对科举考试充满热情,渴望能够中试夺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先后五次公车北上应试。
然而,尽管缪彤努力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并未能够中试夺魁。尽管如此,他的努力和奋斗精神仍然值得称赞。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他的行为也成为了乡里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康熙三十六年,缪彤在年龄较为成熟的时候去世。他的离世使得乡里的人们感到悲痛,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学者,还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精神和影响力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缪彤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