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照片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是清代诗人,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他晚年居住在初白庵,因此也被称为查初白。他出生在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康熙四十二年(1703),查慎行中进士,被特授翰林院编修,进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他请求休归故里,回家居住了十多年。雍正四年(1726),因为他的弟弟查嗣庭讪谤案,他被指责为家长失教,被逮捕入京,次年才被释放,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查慎行的诗学受到了东坡和放翁的影响,他曾经注释过苏轼的诗作。自朱彝尊去世后,他成为东南诗坛的领袖。他著有《他山诗钞》一书。 查慎行的诗词>>

清代诗人曾国藩的照片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是一位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之一,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在官场上担任过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重要职位,也曾担任过武英殿大学士。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成为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
曾国藩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为晚清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国藩于1872年3月12日去世,享年61岁。他被追封为一等毅勇侯,并谥号文正,以表彰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曾国藩的诗词>>

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照片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是清代杰出的诗人、诗论家和书画家。他的字是仲冶,又号柳门,因为擅长画猿而自称“蜀山老猿”。他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月初四日在苏州的住所病逝。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中找到。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收录了3500多首诗。他的诗才出众,被誉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与袁枚、赵翼并称。他被赞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是清代巴蜀地区最杰出的诗人。 张问陶的诗词>>

清代诗人顾炎武的照片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他出生于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是汉族。他的本名是绛,乳名是藩汉,别名有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也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他因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为炎武。由于他的居所旁边有亭林湖,学者们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的思想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他致力于研究经学、史学和地理学。他的《日知录》是一部总结了他多年学习和思考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他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天下郡国利病书》则是他对明朝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他的《肇域志》是一部地理学著作,详细描述了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他的音韵学研究也非常重要,他的《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等作品对后世的音韵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炎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被视为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遗产之一。他的思想和学术贡献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亭林先生。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思想启示。 顾炎武的诗词>>

清代诗人李鸿章的照片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是晚清时期的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出生在安徽合肥,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或李合肥。他的本名是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李鸿章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也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他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们都在晚清时期对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业制造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他还参与了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外交事务也有重要影响。
李鸿章晚年过世,享年78岁。他的贡献和影响被后人广泛认可,被视为晚清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 李鸿章的诗词>>

清代诗人张维屏的照片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他于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然而,由于对官场黑暗的厌倦,他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隐居在“听松园”,并专心著述。
张维屏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文化人物,他的著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他的作品以清代文风为主,注重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他的代表作品有《南山诗稿》、《松心子诗稿》等。
张维屏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学术观点独特,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结合,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当时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张维屏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直到晚年仍然坚持著述。他于1859年去世,享年79岁。他的离世对学术界和文化界都是一次重大的损失,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将永远流传下去。 张维屏的诗词>>

清代诗人王士祯的照片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他是清初杰出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出生于新城(今山东桓台县),常自称济南人。
王士祯博学好古,擅长鉴别书、画、鼎彝等古物,精通金石篆刻。他的诗才被誉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他的书法高秀,风格类似晋代的书法家。在康熙时期,他继承了钱谦益的地位,成为诗坛的主要人物。他提出了创神韵说,对诗歌的创作有着独特的见解。
王士祯的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有力。他擅长各种体裁,尤其擅长七绝。然而,他未能完全摆脱明代七子摹古的影响,因此被时人诮为“清秀李于麟”。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传承了他的诗风。
除了诗歌创作,王士祯还喜欢写笔记。他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著作。然而,他的辨驳议论常常有错愕、失当之处。 王士祯的诗词>>

清代诗人徐灿的照片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她是明末清初的女词人、诗人、书画家,被誉为“蕉园五子”之一。徐灿出生于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是光禄丞徐子懋的女儿,后嫁给了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她的丈夫是官员,因此她被封为一品夫人。
徐灿擅长诗词创作,尤其擅长词学。她的词作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兴亡的感慨。她的词作风格优美动人,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除了词作,徐灿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她的书画作品精美细腻,尤其擅长描绘仕女,色彩淡雅,笔法古秀,构图精致,受到了北宋画家的影响。晚年,她开始尝试用水墨画观音和花草。
徐灿的作品有《拙政园诗馀》三卷和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共收录了246首诗。这些作品至今保存完好,展示了她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灿的诗词>>

清代诗人纪映淮的照片
纪映淮

纪映淮(1617~1691?)是明末清初的女诗人。她的字是冒绿,小字是阿男,出生在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她是纪映钟的妹妹,嫁给了莒州的杜李室。然而,她的丈夫因为反抗清朝而被处决,使得纪映淮成为了寡妇。她以守寡的身份度过了余生,并著有《真冷堂词》这部作品。关于她的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 纪映淮的诗词>>

清代诗人方琬的照片
方琬

方琬,字宛玉,生于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是一位女诗人。她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于当时文坛。
方琬的诗作以清新、细腻、感人的风格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她的诗集《断钗集》被誉为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收录了她的许多经典之作。
然而,关于方琬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日期等信息并不是很清楚。尽管她的诗作广为流传,但关于她个人的资料却相对较少。这也使得研究方琬的学者们对于她的生平和具体的时间线有所困惑。
尽管如此,方琬的诗作依然被广泛传颂,并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备受赞誉,被视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方琬是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以其清新、细腻、感人的风格而闻名,尽管关于她的生平和具体的时间线等信息不太清楚,但她的作品依然被广泛传颂,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方琬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