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客家人,晚清维新派政治家。
陈宝箴在晚清时期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他在1895年担任湖南巡抚期间,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人一起推行新政。他们开办了时务学堂,设立了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并刊行了《湘学报》。陈宝箴被视为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然而,陈宝箴后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因被指责为“滥保匪人”而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陈宝箴去世。
综上所述,陈宝箴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家,他在湖南巡抚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并被光绪帝赞誉为“新政重臣”。然而,他最终因戊戌政变失败而被罢黜,并于1900年去世。
陈宝箴的诗词>>
魏源(1794~1857年)是清代的一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他的名字叫做远达,字叫默深,又有字墨生、汉士,号称良图。他是汉族,出生在湖南邵阳隆回人的家庭。
魏源在道光二年(1822年)成为举人,二十五年(1845年)才成为进士。他曾经担任过高邮知州的官职,但晚年选择弃官归隐,专心研究佛学,并取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他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总结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总的来说,魏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在政治、文学和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他的变法主张和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倡导,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魏源于1857年去世。
魏源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