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柴桑》原文赏析

  • chóu
    liú
    chái
    sāng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qióng
    guǎ
    rén
    yòng
    shí
    wàng
    yùn
    zhōu
  • mén
    tíng
    duō
    luò
    kǎi
    rán
    zhī
    qiū
  • xīn
    kuí
    beǐ
    yǒu
    jiā
    yǎng
    nán
    chóu
  • jīn
    weí
    zhī
    yǒu
    lái
    suì
  • mìng
    shì
    xié
    tóng
    ruò
    liáng
    dēng
    yuǎn
    yóu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相关标签:秋天隐居田园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偏僻的居所,很少有人事应酬等琐事,有时甚至忘记了四季的轮回变化。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感叹,才知道已经是金秋了。北墙下新生的冬葵长得茂盛,田地里即将收割的稻子金黄饱满。现在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着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起去登高远游。

注释: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穷居:偏僻之住处。
人用:人事应酬。
四运:四时运行。
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郁(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畴(chóu):田地。
不(fǒu):同“否”。
室:妻室。
童弱:子侄等。
登远游:实现远游。 《酬刘柴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酬刘柴桑》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在义熙十年(414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诗。当时,陶渊明已经五十岁,而刘柴桑是他的朋友。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两人相互作诗和唱歌,这次相聚成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深情雅致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刘柴桑是陶渊明的朋友,两人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这次相聚成为了两人交流创作的机会。他们相互作诗和唱歌,共同分享彼此的艺术成果。这种友谊和创作的交流,使得陶渊明在这次相聚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创作了《酬刘柴桑》这首诗。

《酬刘柴桑》是陶渊明对刘柴桑的回赠之作,表达了他对刘柴桑的赞赏和友谊之情。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景,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这首诗,陶渊明向刘柴桑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重,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酬刘柴桑》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陶渊明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与刘柴桑之间深厚的友谊。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情雅致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酬刘柴桑》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酬刘柴桑》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感受,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和生命的暂时性。诗人在忘记时间的同时,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测性。诗人选择在穷居忘时之际远游,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情绪变化和物象的荣悴,交织出多层次的意义。整首诗以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为主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诗篇简短而内容丰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抱负。在遣词造句上,诗人使用了粗线条的勾勒和点染的手法,使整首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同时也透露出轻快明朗的感情。 《酬刘柴桑》赏析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唐代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春庄

唐代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唐代 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过湖北山家

清代 施闰章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稻田

唐代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