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满庭芳是一种古代词牌名,用来形容花香四溢的景象。
篆香:对盘香的喻称。篆香指的是盘香烧尽的状态。
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江梅指的是品质上乘的梅花,而不是生长在江边或水边的梅花。
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临水登楼指的是登上楼阁,俯瞰水景,消除忧愁。
浑似:完全像。浑似表示非常相似,几乎一模一样。
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何逊在扬州指的是古代文人何逊在扬州对梅花的情感表达。
韵胜:优雅美好。韵胜形容梅花的美丽。
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难堪雨藉表示梅花难以承受雨水的浸泡。
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不耐风揉表示梅花不耐受风的摇摆。
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横笛指的是一种吹奏横吹曲的乐器,其中有一首曲子叫做《梅花落》。
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扫迹表示清除痕迹,不留下任何痕迹。
《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及注释详情»
《满庭芳》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清照的一首词作。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
根据刘瑜的观点,《满庭芳》应该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南渡是指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南渡江南的时期,而这首词可能是在她还未离开北方之前创作的。这个观点认为《满庭芳》是李清照在北方生活时的心情抒发,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然而,陈祖美的观点则认为《满庭芳》是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作品。这个观点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南渡江南后创作的,可能是在她适应新环境、感受到江南的美景和花香之后写下的。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景色,表达了李清照对新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满庭芳》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可能是在她遭受家庭变故后创作的。这个观点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家庭困境中寻求安慰和宣泄情感的产物。词中的花香和美景被解读为对逝去的幸福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都展现了李清照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庭芳》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情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满庭芳·小阁藏春》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李清照的《咏梅》一词进行的解读。词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寂寞无聊的环境,通过描述作者住处的小阁、闲窗和画堂,以及藏锁春光和白昼的情景,展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的深幽和冷清。作者习惯于这种环境,似乎对它满意。接着,词中出现了篆香的烧尽和日影移动的描写,暗示黄昏将近。然后,词的意境转向了咏物,女主人公在室外看到了自己亲手种植的江梅,感到欣慰。她觉得梅花的渐好给种植者带来了安慰,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往事的回忆,因此她觉得不再需要去赏玩风景了。词的上阕结尾,通过提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情,使词情的发展进入了借物抒情的阶段,逐渐进入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满庭芳·小阁藏春》赏析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