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漫漫长夜中,人们无法提起一丝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中见到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回报眼前美好的春天,花儿和月影相互映照。
简单的宴席,虽然菜品一般,但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满意。喝醉后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嘲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注释: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上巳:节日名。秦汉时,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见《后汉书·礼仪志上》)。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召:召请。
永夜:长夜。
恹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空:徒然。
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认取:记得,熟悉。
报:答谢。
杯盘:指酒食。
草草:简单。
梅酸:代指菜肴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调味品。
称:合适。
怀抱:心意。
醉里插花花莫笑:北宋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可怜春似人将老: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句暗合此意。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译文及注释详情»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一首词作,关于它的创作时间背景在史学界存在争议。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黄墨谷与陈祖美则认为这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创作于她南渡之后的建炎三年上巳节,地点是建康(今江苏南京)。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闻名。《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渡是指她随丈夫赵明诚一起逃离北方的金朝统治,来到南方的南宋朝廷。这个时期,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同时也有了新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建炎三年的上巳节是李清照在南京度过的一个重要时刻。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庆祝。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同时也是亲友团聚的时刻。对于李清照来说,这个节日可能意味着她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也是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李清照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词中的蝶恋花意象,表达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幸福的向往。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李清照的才华,也反映了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
总之,《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李清照南渡后创作的一首词作,它展示了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李清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创作背景详情»
《蝶恋花》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词作,创作于建炎三年。词的上片以“永夜恹恹欢意少”开篇,清照隽永的风格转变为沉郁苍凉。词人在上巳这个传统的水边修禊节日,却心情不愉,欢意甚少。他在长夜辗转反侧中梦见了汴京,看到了宫阙城池,但却无法到达,因此用“空”来表达对被占领的汴京的哀思和沉痛。
接下来的“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一句,写出了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样美好,但政局却远不如从前。词中的“为报”表明这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并非词人亲自游览所见。实际上,他是在说今年的建康城毫无春意,虽然朝花夜月依然存在,但却等于无。而“宜相照”中的“宜”字,表示本来应该如此,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相照,更准确地说,词人对此并不在意,反映出他的忧闷心情。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这两句承上启下,点明了词的主题,透露出女主人公并没有心情过好这个上巳节日。酸梅酿成的酒和她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这两句看似直接,实际上却极为婉转和沉痛。
最后一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将“花”拟人化。词人说不要笑我老大不小还插花,这一层词意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密相连,意思是说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其中,“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
《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题为“上巳召亲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感伤情绪。词的表达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通过描写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词中寄寓了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赏析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