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细绢织成的团扇美如圆月,轻薄纱巾被风吹得起伏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大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树阴浓合,雨后天气格外清凉滋润。
闲来无事,拿着笔写小草打发时光,饮酒微醺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注释:
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平韵四十七字。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纨扇句:指纨扇如同明月一样洁白。纨扇又称宫扇,细绢织成的团扇,是汉族传统的手工艺术珍品,形如满月,故云“素月”。
婵娟:美好的样子,暗喻女子娇美的容貌。
轻烟:指纱巾的轻细。
高槐句:槐树的叶子渐渐长成,树阴也渐渐合拢,覆盖地面。
清润句:雨后的天空更显清朗湿润。
清润:清凉滋润。
弄笔句:指在房里悠闲无事,以写小草打发时光。
弄笔:谓执笔写字、为文、作画。
新蝉:初夏的鸣蝉。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情和豪放著称。这首小令是他在宋孝宗淳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181年~1185年)间闲居故乡山阴时创作的作品。据他在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写的《长短句序》所述,他已经停止写词数年,因此可以确定这首词作于这几年中创作。这首小令可能是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后,对家乡的山水和人情所产生的感慨和思考的产物。陆游的词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这首小令也不例外,可能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叹的表达。通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家乡和时代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创作背景详情»
作者在闲暇时兴致勃勃地写字,展现出他的闲适生活。喝酒微醉后,卷起帘子迎凉,以便入眠。最后两句写主人公舒服地躺在洁净无尘的凉床上,倾听着新蝉的声音,展示了一个清凉高迥的初夏境界。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
全词寓情于事与景中,通过情景的交融,抒发了作者流畅、舒适的情怀。情景轻快优美,笔调清疏自然,展现了陆游少见的闲适词风格。
上片的起两句以纨扇和纱巾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季节。第一句描写了美如圆月的团扇,第二句描写了薄如轻烟的头巾,都是夏天所适用的。这些用品可以驱暑减热,使事情显得轻快。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这两句写景,也与季节相符。夏天树阴浓合,正值梅雨季节,放晴时仍有余凉余润,给人以宽舒之感。这与王安石的《初夏即事》中的“绿阴幽草胜花时”以及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中的“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相似,都描绘了相近的景物,创造了相似的意境。然而,王安石和周邦彦的诗句更加幽细,而陆游的词句则表现出清疏、自然的特点。
下片的起两句“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睡闲眠”将描写的焦点从物景转移到人物身上,由静态描写转为动态描写。陆游的一些有关写字的诗,如《草书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醉中作行草数纸》等,大多表现了报国壮志被压抑,兴致勃勃地写字以发泄愤激情感。然而,在这里,诗人却以写字来表现闲适之情。这与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于都城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相似,都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写字的愉悦感受。
整首词通过描写初夏季节的树阴浓合、放晴时的余凉余润以及作者闲适的生活,创造出一种雅洁清远的闲适意境。情景交融,情感流畅,表现了作者的舒适生活状态。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