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是元好问在回到故乡秀容后创作的一首小令。诗中表达了作者在东园卜居后的感受,他感叹着屏隔红尘、醉度余生的心情。诗中充满了寓意深沉的典故,这些典故代替了作者的自白,成为了诗中特殊的景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玄都观里桃千树”,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成句。刘禹锡曾在元和十年重回京城,看到京城人争相去玄都观赏花,他写下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而元好问将自己二十余年才得重返的家乡秀容比作刘禹锡所契阔的玄都观,借用了刘诗的原句,但景象却更加惨痛。
接着,诗中出现了“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这句话,这是借用了杜诗的意象。原本杜诗是描写大雨滂沱中河水的印象,而元好问将其从杜诗中游离出来,带上了世事纷纭、是非扰杂的象征意义。这句话暗示了江山易主,故里非昔,对于红尘中的时世,作者内心充满了隐痛。
最后,诗中提到了“谢公”和“羊昙”,这是一个典故。谢安晚年受到司马道子的排挤,离开京城建康,出镇广陵。后来他扶病还京,经过西州门时说:“吾病殆不起乎!”不久之后,他果然病逝。而羊昙则是谢安的外甥,他在谢安病逝后,为了纪念谢安,自号“羊昙”。这个典故暗示了作者对于时世的不满和对于逆境中坚持的态度。
总的来说,元好问在《人月圆》中通过寓意深沉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回到故乡后的感受。他感叹着屏隔红尘、醉度余生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世的不满和对于逆境中坚持的态度。这首小令通过典故的运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鉴赏详情»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