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长安中作》原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cháng
    ān
    zhōng
    zuò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shā
    chūn
    guī
    绿
    chuāng
    yóu
    chàng
    liú
    chūn
    zhù
    wèn
    chūn
    chù
    huā
    luò
    yīng
  • miǎo
    miǎo
    yín
    huái
    怀
    yān
    zhōng
    shù
    西
    lóu
    lián
    shū
    mèng
    xún
    chūn

原文: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伤怀点绛唇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地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

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渺渺(miǎo):悠远的样子。

吟怀:抒发情怀。

漠漠:迷蒙的样子。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点绛唇·长安中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元好问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学和科学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元好问十九岁时,随着叔父去了甘肃天水的陇城,并在那里参加了秋试。在长安住了八九个月后,他二十一岁时又回到了陇城,扶持叔父丧事。之后,他再也没有去过秦中(指长安)。这首词大约是写于公元1208年,当时元好问十九岁,他在长安欣赏到了春天的美景,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因此写下了这首词。诗中提到了“二十”,是指他的年龄,也是他成年的标志。这首词展现了元好问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点绛唇·长安中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通过描绘春归的景象和春意已尽的寂静,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追求。词中运用了一些前人词作中的意象,如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以增强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整篇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幽微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金朝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迎春乐·立春

金朝 宇文虚中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
人间要识春来处。
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
念憔悴,几年羁旅。
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玉漏迟·咏杯

金朝 元好问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