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特:只是。
排比铺张特一途:排比修辞手法,用于强调铺张奢华的程度。特一途:只是一种方式。
藩篱如此亦区区:藩篱指限制和阻碍,如此也只是微不足道。
特:只是。
少陵自有连城璧(bì),争奈微之识碔(wǔ)砆(fū)。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微之:元稹字。
自有连城璧:自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
争奈微之识碔砆:可惜元稹只懂得微不足道的碔砆(一种宝石)。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杜少陵拥有珍贵的宝石,可惜元稹只懂得微不足道的宝石。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微之:元稹字。
《论诗三十首·其十》译文及注释详情»
特,只是。这句话的意思是特指杜甫的字,即杜甫的字是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这段内容说明了杜甫在天宝中期间客居长安近十年,并且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少陵。
微之,元稹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微之是元稹的字。
《论诗三十首·其十》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元好问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观点进行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崇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诗歌语言艺术上,杜甫下了很多功夫,诗歌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这是杜甫的优点,但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后来的江西诗派也以杜甫为宗,但过于注重形式技巧,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以及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此,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虽然功力深厚,但多为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的部分。他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藩篱,是将似玉的石块错当成连城璧。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追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主要讨论了元好问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观点,并指出了杜甫诗歌中的优点和副作用,以及后来诗派对杜甫的偏重和忽略。同时,也表达了元好问对过分追求形式技巧和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关注的批评。
《论诗三十首·其十》赏析详情»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