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春浅》原文赏析

  • zhuàn
    ·
    chūn
    qiǎ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chūn
    qiǎn
    hóng
    yuàn
    yǎn
    shuāng
    huán
    weī
    huā
    jiān
    zhòu
    xián
    yán
    àn
    jiāng
    hóng
    leì
    dàn
    lán
    shān
    xiāng
    xiāo
    qīng
    mèng
    hái
  • xié
    huà
    píng
    wǎng
    shì
    jiē
    shì
    kōng
    zuò
    xiāng
    dāng
    shí
    chuī
    liǔ
    huā
    zhī
    mǎn
    tíng
    dié
    ér

原文: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相关标签:婉约闺怨相思河传

译文及注释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春浅:春天刚开始;红怨:红色的忧愁;掩双环:遮住门;微雨花间:细雨中的花朵;昼闲:白天的闲暇;无言暗将红泪弹:默默地弹奏红色的泪水;阑珊:稀疏零落;香销轻梦还:香气消散,轻梦醒来。)

双环:门上双环,此代指门。
阑珊:稀疏零落。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斜倚画屏思往事:斜倚在屏风前,回忆往事;皆不是:都不是真实的;空作相思字:空写相思的字句;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记得当时垂柳丝的景象,花枝上的蝴蝶飞舞。) 《河传·春浅》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①双环:门上双环,此代指门。
注释:双环是指门上悬挂的两个环形物件,通常用于装饰门的外观或作为门的开关装置。

②阑珊:稀疏零落。
注释:阑珊形容事物稀疏、零落,常用来形容景色、人群或气氛的减弱或消散。 《河传·春浅》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关于一首词的,这首词描写了微雨湿花时节中,闺中女子的一段难以言表的柔情。词中描述了微雨中花间的情景,门掩着双环,香气消散,梦境仍然残留,泪水无言。前三句表达了过去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只是空想的相思。后三句描写了当时与所爱之人相会的情景,这些情景如今又浮现在眼前。整首词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极其缠绵婉约的情感。 《河传·春浅》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杵声齐·砧面莹

宋代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元代 施耐庵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贺新郎·篆缕消金鼎

宋代 李玉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