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旧居》原文赏析

  • hái
    jiù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chóu
    jiā
    shàng
    jīng
    liù
    zài
    hái
    guī
  • jīn
    shǐ
    lái
    chuàng
    duō
    suǒ
    beī
  • qiān
    jiù
    huò
    shí
    feī
  • zhōu
    lín
    lǎo
    hǎn
  • xún
    wǎng
    yǒu
    chù
  • liú
    huàn
    bǎi
    nián
    zhōng
    hán
    shǔ
    xiāng
    tuī
  • cháng
    huà
    jìn
    shuaī
  • zhì
    qiě
    niàn
    shāng
    liáo
    huī

原文: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相关标签:抒情岁月人生悲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居住在上京,离别六年常来归。
今日重来旧居处,凄怆哀痛多伤悲。
东西街道仍原样,有些房舍已坍颓。
故居周围走访遍,邻里老人少存遗。
漫步探寻前踪迹,某处令我情恋依。
百年只是变幻影,寒来暑往岁月催。
常忧生命到尽头,身体气力未尽衰。
丢开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饮举起杯。

注释:
旧居:指陶渊明故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畴昔:往昔,从前。畴:发语助词,无义。家上京:诗人大约在义熙元年(405),即由彭泽归田那一年,从旧居柴桑迁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当距柴桑旧居不远。
六载:即诗人在上京居住的时间。一本作“十载”。去还归:谓常来常往。指经常回柴桑探望。
今日:指写此诗的时间,始复来:诗人由上京迁居南村后,已多年(约为七年)未回柴桑旧居,所以称这次返回为“始复来”。
恻怆:凄伤悲痛。
阡陌:本指田间小道,此处指邑中街道,南北为阡,东西为陌。不移旧:没有改变原先的样子。
邑屋:邑指县城。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镇内,故称民屋为邑屋。或时非:有的与从前不同。
履历:所经过之处,周:全,遍。
邻老:邻居家的老人。罕复遗:很少有还活着的。
往迹:过去的踪迹。
有处:意为某些地方。有,或也,此处转为“某”的意思。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流幻:流动变幻,指人生漂流动荡,踪迹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寒暑日相推:寒来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岁月流逝得很快。
大化尽:指生命结束。大化:原指人生的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后遂以“大化”作为生命的代称。
气力:指体力。 《还旧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或者十三年(417年)时,居住在上京,并经常往来于柴桑之间。然而,他迁居至南村后,已经多年未回到柴桑。在这次回到柴桑故地时,陶渊明感叹人生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还旧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陶渊明的诗作展开,描绘了他回到旧居的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哀怨情感。文章首先指出诗中描绘的是一幅萧瑟衰败的旧居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动荡和生命变幻的感慨。诗中的“及时行乐”被解读为诗人智慧的表现形式,他通过纵浪于“自然”之中,达到身心适意的境界。文章接着介绍了陶渊明在回旧居之前的经历,他经历了六年的艰难困苦的田园生活,如今体力渐衰,不得不回到老家。这使得他对眼前破落的故里产生了恻怆之情。文章还提到了浔阳地区的动荡和战乱,使得该地区日益凋敝。最后,文章指出诗的最后两句“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透露了诗人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整篇赏析通过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和诗作的分析,揭示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还旧居》赏析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责子

魏晋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止酒

魏晋 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魏晋 陶渊明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