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东园里,青翠的松树被荒草掩没了身姿。直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才显现出它高枝挺拔的特立之处。在一片树林中,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它,但当它独自一棵树时,人们才会感到惊奇。我提着酒壶抚摸着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远眺。我所生活的世界就像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束缚住脚步呢。
注释: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其他草木。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过霜冻之后,其他草木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连林:松树连成一片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独树:一棵独自的树。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寒柯:指松树的枝干。
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这句和上句极力描写对松树的亲爱,近挂而又远望。
何事:为什么。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尘羁:犹如尘网。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已经把人束缚够了,为什么还要受它的牵制呢。
《饮酒·其八》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