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小园的楼上试穿春装,斜倚栏杆欣赏晚霞。花园里的桃花盛开,花丛中彩蝶成双成对。远方的边防军队已经很久没有音信了,鸿门一带仍然被敌军围困着。几位思念丈夫的妇女织成锦字,坐在织锦机旁含泪思念亲人。
注释:
①即日:当日所见所闻。
②小苑:小园。
③夭(yāo)桃:娇艳的桃花,形容女子年轻貌美。
④赤岭:《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鄯州鄯城县有天威军,故石堡城,天宝八载更名。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耗:音信。
⑤鸿门:汉朝设立的鸿门县,与雁门、马邑相接,唐朝时是河东道的边境地区,是乌介入侵的地方。
⑥缘:围绕。锦字:锦绣的文字。前秦的将领窦滔镇守襄阳,很久没有回家。他的妻子苏蕙织成锦绣的回文诗送给滔,滔感叹其妙绝,因此准备车辆去迎接苏氏。
⑦鸳(yuān)机:织锦的机器。
《即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在唐朝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春天创作的。当时,回纥乌介可汗率领军队侵犯了天德地区,掳掠了云、朔、北川等地的人民。朝廷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征发了许、蔡、汴、济等六镇的军队进行讨伐。
而在会昌三年的春天,诗人义山在京城守母丧。在面对这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时,他感叹不已,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是他对战乱和家庭悲痛的反思,也可能是对时事的抒发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思考和感慨的产物。
《即日》创作背景详情»
犹合围。”上句以“赤岭”、“鸿门”两地为象征,暗示征人久离家乡,长时间未归,妻子心中的思念之情。下句则以“视通万里”形容妻子的眼神,透过千里之遥,仍能感受到丈夫的存在,表达出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期盼。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征人之妻的孤独和忧伤,以及对丈夫的无尽思念之情。修辞上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景喻人,以景托情,使诗意更加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贵家女子和征人之妻的描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和情感体验。前四句描绘了贵家女子无忧无虑、悠闲得意的生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幸福。而后四句则描写了征人之妻的孤独和思念,通过对比,使两种情感更加鲜明。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喻、比兴等,使诗意更加深刻。同时,通过以景喻人、以景托情的手法,使诗中的景物与人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即日》赏析详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