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司勋》原文赏析

  • xūn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gāo
    lóu
    fēng
    gǎn
    wén
    duǎn
    chà
    chí
    qún
  • shāng
    chūn
    shāng
    bié
    rén
    jiān
    weí
    yǒu
    xūn

原文: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相关标签:写人感慨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高楼上,风雨如晦,我被杜司勋的诗文所感动。我羽翼短小无力,无法奋飞赶上同群的人。我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在人世间,只有杜司勋值得推崇和赞誉!

注释:杜司勋即杜牧,他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和散文家。根据《樊川集》中的《上周相公启》和《宋州宁陵县记》,他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三月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因此被称为杜司勋。

风雨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句诗表达了在风雨中思念人的情感。在这里,风雨象征着时局的昏暗,借此来表达对杜牧的思念之情。

斯文指的是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的诗作,即第三句所说的“刻意伤春复伤别”。

差池的意思是参差不齐,这里指的是燕飞时尾羽的不齐。

刻意指的是有意为之,这里指的是别有寄托。

伤春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引起的忧伤和苦闷。复是指再次。伤别是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 《杜司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杜牧和杜甫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天重聚的情景。在此之前,两位诗人曾经长时间分离,但因为彼此之间的私下情谊,他们在这段时间里频繁地相处和交往。他们互相赠诗,表达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杜司勋》和《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这段背景描绘了两位诗人的友谊和创作活动,展示了他们在文学上的互相启发和交流。 《杜司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表达了自己对杜牧诗歌的赞赏和共鸣之情。整首诗以风雨凄凄的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高楼风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世忧时之感。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短翼差池的弱燕,表达了自伤身世孤孑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杜牧同样有壮志未酬的遗憾。最后两句极力推崇杜牧的诗歌,强调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整首诗通过对杜牧诗作的赞美和自我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杜牧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共鸣之情。 《杜司勋》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樱桃花下

唐代 李商隐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唐代 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花下醉

唐代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