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原文赏析

  • yáng
    liǔ
    zhī
    ·
    zhī
    jǐn
    biān
    yīng
    pín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zhī
    jǐn
    biān
    yīng
    pín
    tíng
    suō
    chuī
    leì
    zhēng
    rén
  • sài
    mén
    sān
    yuè
    yóu
    xiāo
    suǒ
    zòng
    yǒu
    chuī
    yáng
    weì
    jiào
    chūn

原文: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相关标签:春天边塞女子相思杨柳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正在机上织锦,耳边传来黄莺的阵阵鸣叫声,让我想起远在塞外的丈夫,不禁停下梭子,泪流满面。

注释:杨柳枝:词牌名。又作“杨柳”。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塞门,一作“寒门”。

补充:
黄莺:一种鸟类,常在春天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塞外:指边疆地区,荒凉萧条。
杨柳树:一种常见的树木,春天会长出垂柳般的新叶。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或远行的人。
阳春三月:指春天的三月,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景象。
停下梭子:指停止织布的动作。
泪流满面:形容悲伤时流泪的情景。
寒门:指贫寒的家庭出身。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温庭筠的《莺莺传》是一首描写闺思的词。词中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思妇和征人的不同境遇,以及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词的开头,通过描写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暗示了春光明媚的景象。尽管词中没有明确提到杨柳,但通过“莺语频”这三个字,读者可以想象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女子本欲寄远,但因为莺声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下手中的工作,流泪怀念远方的人。

接下来的几句,词的主题转移到了征人身上。词中提到了柳密莺啼的内地和边塞,暗示了征人所处的环境。即使到了三月,边塞依然是一片萧索,新叶未生的杨柳也无法察觉到春天的到来。这里借用了王之涣《凉州词》的意境,进一步强调了征人的孤寂和无知。

整首词主要运用了比衬手法,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景象,展现了思妇和征人的不同命运。词中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通过特写和推出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与陈陶的《陇西行》相比,温庭筠的词更加含蓄和冷静客观,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

总体而言,温庭筠的《莺莺传》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描绘了思妇和征人的不同命运和对春天的感受。词中的画面组合和比衬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词风格。这首词既婉转动人,又浑朴自然,显示了诗到词的过渡状态的特征。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酒泉子·日映纱窗

唐代 温庭筠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更漏子·相见稀

唐代 温庭筠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赠少年

唐代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