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
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
兰釭(gāng),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
双飞:一作“双双”。
《酒泉子·日映纱窗》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后期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城市中聚集了许多以歌舞技艺为生的单身女性。这些女性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引起了熟悉市井生活的词人的注意,从而产生了这首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尚未确定。 《酒泉子·日映纱窗》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关于一首词的内容。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怀念故乡的情景。词的开头两句写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纱,照亮了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的碧山。这是一个典型的香闺景致,通过使用“碧”字在句末,给予了它特殊的分量,与下句“故乡春”相呼应,自然地引发了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接下来,通过描绘屏风,女子对故乡春景的思念情感逐渐涌现。然而,烟雾遥隔,归途遥远,只能让人增添怨叹之情。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烟雾弥漫的室内,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给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到室外,紧接着上片的情节,写女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所见是千里云影,“薄”字表示因为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样的景色中,女主人公的忧伤情感已经不需要多言。最后三句生动地描绘了暮春的景象,通过“燕双飞”来对比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都加深了“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广阔的境界,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以景物来表达情感,含有思悠远之意,给人留下了余韵,回味无穷。
《酒泉子·日映纱窗》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