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原文赏析

  • chūn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wèn
    jūn
    suǒ
    tiáo
    yàn
    yáng
    shí
  • mén
    jìng
    rén
    guī
    wǎn
    qiáng
    gāo
    dié
    guò
    chí
  • shuāng
    qīng
    suǒ
    yàn
    qiān
    wàn
    绿
    yáng
  • píng
    shàng
    shān
    yuǎn
    lóu
    zhōng
    shuò
    guǎn
    beī
  • bǎo
    shū
    chù
    xiāng
    yǒu
    lái
  • cǎo
    jiāng
    lín
    cǎi
    xiāng
    tiān
    dài
    meí

原文: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在这美丽明媚的春天里。
回来的晚了,门口寂静无声,蝴蝶采完花粉缓缓地飞过高墙。
窗外燕子双飞,无数绿杨柳枝低垂。
屏风上的吴山广阔而遥远,楼中羌笛声声悲凄。
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要把这美景和树林的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排解心中的忧愁。

注释:迢递(tiáo dì):形容天空高远、空气清新的样子。
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风。吴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也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宝书:珍贵的书信。
香毂(gǔ):古人乘坐的车。
将:连词,表示和、与的意思。彩:一作“影”。
相:递相,先后。添:一作“将”。黛眉:特指女子的眉毛。 《春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827年(宝历三年)的春天。当时,李程罢去相位,作者正处于相思之情的折磨中,于是创作了这首咏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李程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和官员。他在相位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被迫辞去了相位,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作者与李程之间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也许他们是朋友,也许他们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无论如何,当李程罢相后,作者的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思念和忧虑。

为了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作者决定创作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他选择了春天作为诗歌的主题,因为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作者希望能够传达出自己对李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可能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作者可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李程的祝福和鼓励。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李程罢相后,为了表达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而创作的一首咏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作者希望能够传达出自己对李程的思念和祝福。 《春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共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的设想,同时指明了时间和地点;后六句是自述,点明了地点“吴山”,并说明了以赏春来排解愁绪的原因。整首诗的笔墨挥洒自如,色彩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意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直接以“所思”设问,将问题放在了句首。答案则在“艳阳时”中得到。这种设问和回答的方式,蕴含了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意境。

接下来的三、四句描述了人和昆虫在春天中的行为。人晚归是因为被春景所吸引,而蝴蝶过慢则是因为花粉的沉重。通过这种间接的描写,诗中间接地展现了春天的特点。

五、六句描写了室外的景象,燕子双飞,柳枝低垂,这些意象象征着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则描写了室内的景象,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九、十句解答了“朔管悲”的原因,即书信无处寄托。最后两句表明了要将春天的景色和树林的色彩一同映入眼帘,以赏春来排解愁绪。

综上所述,从描写对象来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的设想,时间是在“艳阳时”,地点在“青琐”。后六句则是自述,点明了地点“吴山”,并自述了“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处寄托。最后两句显示了要将春天的景色和树林的色彩一同欣赏,以排解愁绪。这种排解方式与诗人的其他作品中的精神排解法是相似的,如《春郊游眺寄孙处士》和《谒巫山庙》。 《春日》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遐方怨·凭绣槛

唐代 温庭筠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春日偶作

唐代 温庭筠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唐代 温庭筠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