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洛阳愁绝》原文赏析

  • qīng
    píng
    ·
    luò
    yáng
    chóu
    jué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luò
    yáng
    chóu
    jué
    yáng
    liǔ
    huā
    piāo
    xuě
    zhōng
    xíng
    rén
    pān
    zhé
    qiáo
    xià
    shuǐ
    liú
  • shàng
    zhēng
    quàn
    shāng
    nán
    yīng
    shēng
    duàn
    cháng
    chóu
    shā
    píng
    yuán
    nián
    shào
    huí
    shǒu
    huī
    leì
    qiān
    xíng

原文: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相关标签:惜别抒情愁苦清平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我离开洛阳的时候,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色更加让我感到伤心,杨花和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飘舞着。离家的人每天都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刻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的时候,朋友们争着劝我喝送别的酒。我最害怕南边港口的莺鸟啼叫,它们的声音都是令人心碎的歌喉。燕赵的年轻人也都感到忧愁,挥不尽眼泪,又不得不回头。

注释:
1. 清平乐:原为唐代宫廷乐曲的名字,后来也用作词牌名。这首词的词牌名就是取自于此。它的曲调是由汉乐府的“清乐”和“平乐”两个调子组成的。后来也被用在了“大石调”、“越调”等曲调中。这首词有四十六个字,分为八句,前四句的韵脚是仄声,后四句的韵脚是平声。
2. 洛阳:最早是东周的都城,后来后汉、西晋、北魏、隋朝等都在这里建都。唐朝时洛阳是东都。
3. 恣攀折:任意地攀折。恣也有一种写作“争”的说法。
4. 离觞:送别时的酒。
5. 南浦:指朝南的水边。后来常用来指送别的地方。
6. 平原年少:广义上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是古代的地名,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即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县。 《清平乐·洛阳愁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婉约清新、情感细腻而著称。《清平乐》是他的一首小令,这首词是在他与亲友分别时写的。通常来说,送别之作多写凄切之情,但是《清平乐》却展现出一种阳刚之美,这让人们猜测这首词可能是在温庭筠被贬谪之时创作的。

在唐代,官员的地位和声望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至关重要。然而,温庭筠在某个时刻被贬谪,这意味着他失去了原本的官职和地位,被迫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和亲友。这种被贬谪的经历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不仅意味着失去了社会地位和荣誉,还意味着与亲友的分离和生活的不稳定。

然而,尽管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温庭筠在《清平乐》中展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他没有沉溺于悲伤和失落,而是以一种豁达和坚定的态度面对困境。词中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离别之情,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被逆境所打败。

温庭筠的《清平乐》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氛围。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阳刚之美,成为了温庭筠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清平乐·洛阳愁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温庭筠的《洛阳怀古》进行的解读。这首词描写了一次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情感。

首先,上阕写桥上送别的情景。词开头就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洛阳城里的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这时有人要远行,朋友们都聚集在桥上为他送别。按照古人的风俗,送别要折杨柳以相赠,用来表示依依不舍之情。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烘托出离愁的气氛。

接着,下阕具体描绘了离别的场面和别后的心情。行人上马准备起程,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挥手告别。离开洛阳,牵肠挂肚。突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词中的“愁杀平原年少”表达了离别之情的伤感。最后两句以“愁杀”和“回首挥泪千行”将离情与主人公的悲苦揭示出来,形象地展现了难舍难分的情态。

总体而言,这首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并没有儿女之态和脂粉之气。温庭筠的词通常被认为是“大半托词房帷,极其婉雅”,但这首词却是个例外,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温庭筠的《洛阳怀古》这首词,感受其中蕴含的离愁别绪之情。 《清平乐·洛阳愁绝》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唐代 温庭筠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更漏子·背江楼

唐代 温庭筠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遐方怨·花半拆

唐代 温庭筠

花半拆,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鸳镜里,绣罗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