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原文赏析

  • beī
    ·
    jìng
    shuǐ
    lái
    qiū
    yuè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jìng
    shuǐ
    lái
    qiū
    yuè
    xuě
  • cǎi
    lián
    shí
    xiǎo
    niáng
    hóng
    fěn
    duì
    hán
    làng
  • chóu
    chàng
    zhèng
    weí

原文: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相关标签:秋天月夜少女孤独感伤荷叶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中的水波平静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明亮如雪。此时正是采莲的季节,那位采莲的少女,妆容美丽却只能孤独地面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得感到非常忧伤。她身在采莲之地,却心系远方的情郎,忧思难以解除,心情黯然伤感。

注释: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中说:“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意思是指江东地区的水质清澈明净,适合制作官方的纱绫和纸张。
小娘:此处指采莲的少女。
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粉饰品,这里指妆容精致美丽的少女面庞。
寒浪:寒冷的水波。
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中说:“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意思是指专心思考,忧虑思念天下大事,思考得失。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当时正是采莲的季节。一个少女正在采莲,她的面容红润而美丽,倒影在清澈明亮的水面上。这个景象让一位词人感受到了某种情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色,以及其中的浪漫氛围和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诗歌开头以“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明亮月光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就像洁白的雪一样。这一描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明亮的秋天晚上,一个美丽的时刻。通过秋月的景色,诗人渲染出了一种浪漫的氛围,暗示着美景必然伴随着美好时光。

接下来的一句“采莲时”指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地点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伴随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只有交代出这个地点,才能更好地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加充实,更易理解,更容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小娘红粉对寒浪”这句描述了采莲女,也就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被形容为打扮得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她的外貌特征,也展现了一种淡雅的色彩美。女主人公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进一步解释了她的心境。红色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则表达了孤寂和寂寞。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氛围,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世界。

在这个明亮如镜的夜晚,浪漫的季节,女主人公心中涌起了涟漪,感到“惆怅”。她开始思考,这个时刻是她内心真实写照的时刻。这个季节,花朵盛开,月亮圆满,情歌回荡,而她的恋人却不知身在何方。她的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理解她的滋味。正是越思考越想念,越想念越愁苦,越愁苦越伤感,正如古语所说的“剪不断,理还乱”。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色和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浪漫的氛围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整首词以秋月为线索,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示了一个浪漫而复杂的故事。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鉴赏详情»

鉴赏二

这篇鉴赏二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词的主题是少女在月夜采莲时的惆怅。词中运用了秋水、秋夜、秋月等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秋夜月色雪景图。同时,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词作善于捕捉采莲女子一瞬间的情感,通过描写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中的娇颜,表达了她的孤寂与惆怅。词的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言尽而意未尽。整首词写得很精练,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展现了少女的孤寂、苦闷和惆怅的心境。作者的想象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肯定。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鉴赏二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更漏子·背江楼

唐代 温庭筠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遐方怨·花半拆

唐代 温庭筠

花半拆,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开圣寺

唐代 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题僧泰恭院二首

唐代 温庭筠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女冠子·含娇含笑

唐代 温庭筠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