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叔向(约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是同昌司马窦亶的儿子,但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都不详,大致在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在世。他以工诗而闻名,大历初登进士第。年轻时与常衮一起学习,后来常衮成为宰相,引荐窦叔向担任左拾遗和内供奉。然而,后来他因某种原因被贬职,被派往溧水担任令。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工部尚书。他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群、常、牟、庠、巩,他们都擅长写词章,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收录在《联珠集》中。窦叔向以他的五言诗而名噪一时,他的诗集共有七卷,现存九首诗。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话旧》等。 窦叔向的诗词>>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他在澧县仙眠洲有一处古迹名为“水竹居”,据旧志记载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是一位极有诗才的诗人,他居住在沅湘地区,崇拜屈原和宋玉,他的诗作写得十分出色。《湖南通志·李群玉传》中称赞他的诗歌“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关于他的生平,根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的记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然而,他只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就放弃了。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次创作诗词。李群玉“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了自己的三百篇诗歌。唐宣宗“遍览”了他的诗作,称赞其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予他“锦彩器物”,并授予他“弘文馆校书郎”的官职。三年后,他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在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综上所述,李群玉是唐代一位出生于澧州的诗人,他的诗才非常出众。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后来放弃了。在宰相裴休的邀请下,他再次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向皇帝献上了三百篇。他的诗歌被唐宣宗称赞为异常高雅,获得了官职和荣誉。然而,他最终选择辞去官职回归故乡,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李群玉的诗词>>
任希古,字敬臣,生于唐朝贞观末年(公元650年)前后,出生地为棣州(今山东阳信县)。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唐朝的大臣。
在他五岁时,母亲去世,这使他非常悲痛,他刻苦自励,努力学习。十六岁时,刺史崔枢打算推荐他参加秀才考试,但他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广泛,选择了逃避。三年后,他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孝廉。
在永徽初年,他被薛元超推荐,与郭正一、崔融等人一起被任命为著作局正字。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继续服丧,并晋升为秘书郎。虞世南非常器重他,召他为弘文馆学士,随后任命他为越王(李贞)府西阁祭酒,后来又任命他为许王(李素节)的文学官。最后,他再次担任弘文馆学士,并担任太子舍人。
任希古著有十卷的文集,流传至今。然而,他的诗文作品只有六篇留世。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
任希古的诗词>>
崔国辅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出生在吴郡(今苏州),也有一说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在开元十四年(726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位。然而,在天宝十一年(752年),他因为与王鉷案有关而被贬为竟陵司马。
崔国辅与陆鸿渐交往密切,两人一起品茶评水,这一段友谊成为当时的佳话。关于崔国辅的事迹可以在《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以及《唐才子传》卷二中找到。他的诗以五绝著称,深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说:“崔国辅的诗婉娈清楚,深具讽味。他的乐府诗章,古人难以比拟。”然而,崔国辅的诗集原本已经在宋代时失传了。
崔国辅的诗词>>
上官仪(608年-665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和诗人,字游韶,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他是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仪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考中进士,成为唐朝的官员。他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等职位。他是初唐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经常为皇帝起草诏书。
上官仪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开创了“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被誉为上官体的创始人。他的诗作以婉约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感慨和思考。
上官仪的生平事迹和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唐朝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被后人称为“文宗”。他于665年去世,享年58岁。
上官仪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