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苏味道的照片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在20岁时通过了进士考试,后来被任命为咸阳尉。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苏味道曾担任相位数年。他为了求得宠幸,采取了曲意逢迎的策略,处理事务时常常违背原则,被人称为“苏模棱”。由于与张易之结交,他在中宗时期被贬为郿州刺史,并在任所去世。
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一起被称为苏李。他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多数是应制之作,风格浮艳雍容。然而,《正月十五夜》(又名《上元》)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成为了传世之作。他原有的诗集已经失传,但《全唐诗》收录了他的16首诗。
苏味道去世后葬在今天的栾城苏邱村,他的一个儿子留在四川眉山,宋代的“三苏”被认为是他的后裔。 苏味道的诗词>>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照片
虞世南

虞世南生于558年,出生地为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他是汉族,父亲是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兄弟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
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擅长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一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在日本学界,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被称为“初唐三大家”。
虞世南编纂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他还有一部诗文集,原有三十卷,但现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编辑成《虞秘监集》,共四卷。
虞世南去世于638年7月11日。 虞世南的诗词>>

唐代诗人皇甫冉的照片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他的先祖居住在甘肃泾州。在天宝十五年,他考中进士。后来,他曾担任无锡尉一职,然后进入河南节度使王缙的幕府。最终,他成为左拾遗和右补阙的官员。
皇甫冉的诗作清新飘逸,常常表达出漂泊之感。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诗风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
尽管皇甫冉的生平事迹不是很详细,但他的诗作却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皇甫冉的诗词>>

唐代诗人沈佺期的照片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年出生于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被称为“沈宋”。沈佺期擅长写作文辞,尤其擅长七言诗。他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然而,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流放到驩州。后来,他稍微升迁为台州录事参军。在神龙年间,沈佺期受到召见,被任命为起居郎,后来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和太子少詹事等职务。开元初年,沈佺期去世。 沈佺期的诗词>>

唐代诗人张仲素的照片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是唐代诗人,字绘之,出生于符离(今安徽宿州),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他在贞元十四年(798年)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成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他担任司勋员外郎,后来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最后迁为中书舍人。
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尤其擅长描写思妇的心情。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和委婉动人的情感,如《春闺思》中的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以及《秋闺思》中的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这些作品刻画了女子在闺房中的思念之情。
除了乐府诗,张仲素还创作了一些慷慨激昂的作品,如《塞下曲》等。这些作品语言豪迈,表达了对边防将士战斗精神的赞美。
关于张仲素的生平和作品,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补充。 张仲素的诗词>>

唐代诗人高蟾的照片
高蟾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均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他出身贫寒,但擅长诗词,作品气势雄伟。他的性格倜傥,但仍保持着高尚的气节,不会为了金钱而违背正义。他曾经十年奔波考取功名,但未能获得一次科举的成功,因此感叹自己的命运不佳,有句诗写道:“颜色如花命如叶”。他与郎中郑谷交好,互相赠诗称呼对方为高先辈。公元八七六年,他凭借高侍郎的力荐,终于考中进士。公元八九六年左右,他升至御史中丞的官职。高蟾还著有一卷诗集,传世于《新唐书.艺文志》中。 高蟾的诗词>>

唐代诗人罗邺的照片
罗邺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信息:
姓名:罗邺
生卒年份:825年(出生年份不详)- (死亡年份不详)
字号:不详
籍贯:余杭人(现属浙江省杭州市)
称号:诗虎
罗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诗虎”。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罗邺著有一卷诗集,并且这部诗集流传至今。然而,关于他的诗集的具体内容和题材等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据文献记载,罗邺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唐僖宗乾符年间,但具体的时间范围无法确定。唐僖宗乾符年间是公元874年至880年之间。
综上所述,罗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诗虎”。他的诗集流传至今,但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等细节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 罗邺的诗词>>

唐代诗人张泌的照片
张泌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信息:
姓名:张泌 (bì)
生卒年:不详
别名:字子澄
籍贯:安徽淮南
职业:五代后蜀词人
流派:花间派
特点:
1. 词作用字工炼,字句精练。
2. 章法巧妙,结构严谨。
3. 描绘细腻,情感真挚。
4. 用语流畅,表达自如。
虽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可以看出张泌是五代后蜀时期的一位词人,代表了花间派的风格。他的词作在用字上非常精练,章法严谨,描绘细腻,用语流畅。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等具体信息目前尚不清楚。 张泌的诗词>>

唐代诗人拾得的照片
拾得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唐代丰干禅师是一位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禅师。有一天,他在松林漫步时听到了一个小孩的啼哭声。他跟着声音寻找,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但相貌奇伟的稚龄男孩。丰干禅师询问了附近村庄的居民,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于是,丰干禅师只好将这个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有关人家来认领。
由于这个男孩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大家都称他为“拾得”。在唐代贞观年间,丰干禅师被派往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担任住持。为了纪念丰干禅师的贡献,该寺院改名为寒山寺,成为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寺庙。
这段故事也启发了诗人张继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以枫桥夜泊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停泊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丰干禅师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在提供的内容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进行补充。 拾得的诗词>>

唐代诗人薛逢的照片
薛逢

薛逢,字陶臣,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出生年份不详。他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中进士,后历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位。
薛逢以才华自傲,言辞激烈,常常与权贵意见不合,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他的诗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占据了一卷的篇幅。此外,《旧唐书》卷一九零和《新唐书》卷二零三中也有关于薛逢的传记。
关于薛逢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文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薛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