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648—705)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在20岁时通过了进士考试,后来被任命为咸阳尉。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苏味道曾担任相位数年。他为了求得宠幸,采取了曲意逢迎的策略,处理事务时常常违背原则,被人称为“苏模棱”。由于与张易之结交,他在中宗时期被贬为郿州刺史,并在任所去世。
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一起被称为苏李。他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多数是应制之作,风格浮艳雍容。然而,《正月十五夜》(又名《上元》)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成为了传世之作。他原有的诗集已经失传,但《全唐诗》收录了他的16首诗。
苏味道去世后葬在今天的栾城苏邱村,他的一个儿子留在四川眉山,宋代的“三苏”被认为是他的后裔。
苏味道的诗词>>
张仲素(约769~819)是唐代诗人,字绘之,出生于符离(今安徽宿州),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他在贞元十四年(798年)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成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他担任司勋员外郎,后来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最后迁为中书舍人。
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尤其擅长描写思妇的心情。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和委婉动人的情感,如《春闺思》中的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以及《秋闺思》中的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这些作品刻画了女子在闺房中的思念之情。
除了乐府诗,张仲素还创作了一些慷慨激昂的作品,如《塞下曲》等。这些作品语言豪迈,表达了对边防将士战斗精神的赞美。
关于张仲素的生平和作品,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补充。
张仲素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信息:
姓名:罗邺
生卒年份:825年(出生年份不详)- (死亡年份不详)
字号:不详
籍贯:余杭人(现属浙江省杭州市)
称号:诗虎
罗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诗虎”。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罗邺著有一卷诗集,并且这部诗集流传至今。然而,关于他的诗集的具体内容和题材等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据文献记载,罗邺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唐僖宗乾符年间,但具体的时间范围无法确定。唐僖宗乾符年间是公元874年至880年之间。
综上所述,罗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诗虎”。他的诗集流传至今,但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等细节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
罗邺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唐代丰干禅师是一位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禅师。有一天,他在松林漫步时听到了一个小孩的啼哭声。他跟着声音寻找,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但相貌奇伟的稚龄男孩。丰干禅师询问了附近村庄的居民,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于是,丰干禅师只好将这个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有关人家来认领。
由于这个男孩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大家都称他为“拾得”。在唐代贞观年间,丰干禅师被派往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担任住持。为了纪念丰干禅师的贡献,该寺院改名为寒山寺,成为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寺庙。
这段故事也启发了诗人张继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以枫桥夜泊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停泊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丰干禅师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在提供的内容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进行补充。
拾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