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豫(680年-748年),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是北周昌州刺史席固的七世孙。
在长安年间,席豫参加了应试学,并兼修流略,他的词作在文场科中表现出色,考中了上等。然而,由于父亲去世,他没有出仕。
太极元年(712年),席豫再次参加考试,这次是手笔俊拔科,也成功通过了考试。他被任命为襄邑尉。
开元二年(714年),席豫考中了贤良方正科,被任命为阳翟尉。由于观察使的推荐,他被调任为监察御史,后来担任了乐寿令一职。他还先后担任了大理丞和考功员外郎,以及中书舍人。
开元二十年(732年),席豫被任命为郑州刺史。次年(733年),经过韩休的举荐,他被召入朝廷担任吏部侍郎。
天宝六年(747年),席豫晋升为礼部尚书,他多次被封为襄阳县子。然而,天宝七年(748年),席豫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席豫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赞华(耶律倍)生平的整理补充:
- 李赞华,一般指耶律倍(小字图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
- 耶律倍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
- 916年,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
- 926年,耶律倍被封为东丹国王,并称为“人皇王”。
- 同年,耶律阿保机病逝,耶律德光继位为帝。
- 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将东平升格为南京。
- 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实施控制和监视。
- 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
- 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于显陵。
- 947年,耶律德光去世。
- 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并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以上是对李赞华(耶律倍)生平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封号、投奔后唐、遇害以及其子耶律阮夺回皇位等重要事件。
李赞华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李渊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减轻赋税负担、推行科举制度、修筑水利工程等,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还注重选拔人才,重用杨素、房玄龄等贤臣,使得朝廷政务得以顺利进行。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他被追尊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李渊被追尊为神尧皇帝,以示对其功绩的崇敬。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李渊的尊号进一步升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以彰显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建立了唐朝并统一了全国。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退位后被追尊为太上皇,去世后被追尊为太武皇帝,并在后世被尊为神尧皇帝。
李渊的诗词>>
黄滔(840~911)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和闽中“文章初祖”。他的字是文江,出生在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黄滔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黄御史集》中,共有10卷,并附有1卷的附录。
黄滔的文学作品以诗词为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福建文化的烙印。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除了诗词创作,黄滔还擅长文论和文学批评,他对于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的文论作品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黄滔的生平和具体的死因,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根据现有的记载,黄滔生于840年,逝世于911年,享年71岁。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死因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黄滔的诗词>>
李咸用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他出身于陇西(今甘肃临洮),家族地位较高。他学习儒学,但是多次考试未能及第,曾经被任命为推官。然而,由于唐末时期的动荡局势,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于是他选择居住在庐山等地。
关于李咸用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在宋代杨万里的《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以及《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中找到一些零散的记载。李咸用擅长写诗,尤其擅长乐府和律诗。他的作品多以忧乱失意的情感为主题,善于表达“征人凄苦之情”,被称为“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引自《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然而,辛文房却批评他的作品“气格卑下”(引自《唐才子传》)。
李咸用与修睦、来鹏等人有交往,经常进行诗歌的唱和。他的诗歌作品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收录了他的《披沙集》6卷。《全唐诗》中也收录了他的诗歌,共有3卷。
李咸用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