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崔融的照片
崔融

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济南市章丘市)人。他是一位文才出众的人,当时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他经常受到皇帝的特别委托,完成一些重要的朝廷任务。他的作品《洛出宝图颂》和《则天哀册文》尤为出色。在创作《则天哀册文》时,他思考过度,导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因为中宗曾经赏识他,追赠他为卫州刺史,并追谥他为“文”。 崔融的诗词>>

唐代诗人席豫的照片
席豫

席豫(680年-748年),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是北周昌州刺史席固的七世孙。
在长安年间,席豫参加了应试学,并兼修流略,他的词作在文场科中表现出色,考中了上等。然而,由于父亲去世,他没有出仕。
太极元年(712年),席豫再次参加考试,这次是手笔俊拔科,也成功通过了考试。他被任命为襄邑尉。
开元二年(714年),席豫考中了贤良方正科,被任命为阳翟尉。由于观察使的推荐,他被调任为监察御史,后来担任了乐寿令一职。他还先后担任了大理丞和考功员外郎,以及中书舍人。
开元二十年(732年),席豫被任命为郑州刺史。次年(733年),经过韩休的举荐,他被召入朝廷担任吏部侍郎。
天宝六年(747年),席豫晋升为礼部尚书,他多次被封为襄阳县子。然而,天宝七年(748年),席豫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席豫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赞华的照片
李赞华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赞华(耶律倍)生平的整理补充:
- 李赞华,一般指耶律倍(小字图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
- 耶律倍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
- 916年,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
- 926年,耶律倍被封为东丹国王,并称为“人皇王”。
- 同年,耶律阿保机病逝,耶律德光继位为帝。
- 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将东平升格为南京。
- 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实施控制和监视。
- 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
- 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于显陵。
- 947年,耶律德光去世。
- 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并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以上是对李赞华(耶律倍)生平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封号、投奔后唐、遇害以及其子耶律阮夺回皇位等重要事件。 李赞华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渊的照片
李渊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李渊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减轻赋税负担、推行科举制度、修筑水利工程等,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还注重选拔人才,重用杨素、房玄龄等贤臣,使得朝廷政务得以顺利进行。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他被追尊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李渊被追尊为神尧皇帝,以示对其功绩的崇敬。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李渊的尊号进一步升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以彰显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建立了唐朝并统一了全国。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退位后被追尊为太上皇,去世后被追尊为太武皇帝,并在后世被尊为神尧皇帝。 李渊的诗词>>

唐代诗人黄滔的照片
黄滔

黄滔(840~911)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和闽中“文章初祖”。他的字是文江,出生在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黄滔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黄御史集》中,共有10卷,并附有1卷的附录。
黄滔的文学作品以诗词为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福建文化的烙印。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除了诗词创作,黄滔还擅长文论和文学批评,他对于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的文论作品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黄滔的生平和具体的死因,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根据现有的记载,黄滔生于840年,逝世于911年,享年71岁。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死因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黄滔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百药的照片
李百药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是唐朝的史学家和诗人。他的父亲李德林曾在隋朝担任内史令,预修国史,并撰有《齐史》。
在隋文帝时期,李百药担任太子舍人和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他被任命为桂州司马,后来又调任建安郡丞。随后,他归附唐朝,担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和散骑常侍。
李百药以其正直的品行而闻名,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这一建议被太宗采纳。他还受命修订五礼和律令。
此外,根据《安平县志》的记载,李百药及其家族的墓地遗址位于今天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李百药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延寿的照片
李延寿

李延寿是唐代的一位史学家,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尚待考证。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市。在贞观年间,他曾担任过太子典膳丞和崇贤馆学士的职务。后来,他被任命为御史台主簿,并逐渐晋升至符玺郎的官职,同时兼修国史。他参与了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和《晋书》,还负责修撰当朝国史。此外,他还独立完成了《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经失传)。《新唐书》对他的两部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书籍有很好的条理,删减了冗长的辞章,超越了原著的水平。 李延寿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晔的照片
李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他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子,唐僖宗李儇的弟弟。他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在位期间为888年至904年,共计16年。他在位期间面临了许多政治和军事的挑战,包括黄巢起义和朱全忠的割据势力。尽管面临困境,他还是努力维护了唐朝的统治,并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的改革。然而,他的统治并不稳定,最终被朱全忠所废,被迫退位。李晔享年38岁,葬于和陵,并被追谥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适的照片
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也是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李适在位初期,自视甚高,自称强明,坚持信任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他任命杨炎为宰相,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展现了一定的中兴气象。然而,后来他任用了卢杞等人,政局逐渐恶化。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在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他被追谥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为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擅长文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李适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咸用的照片
李咸用

李咸用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他出身于陇西(今甘肃临洮),家族地位较高。他学习儒学,但是多次考试未能及第,曾经被任命为推官。然而,由于唐末时期的动荡局势,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于是他选择居住在庐山等地。
关于李咸用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在宋代杨万里的《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以及《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中找到一些零散的记载。李咸用擅长写诗,尤其擅长乐府和律诗。他的作品多以忧乱失意的情感为主题,善于表达“征人凄苦之情”,被称为“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引自《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然而,辛文房却批评他的作品“气格卑下”(引自《唐才子传》)。
李咸用与修睦、来鹏等人有交往,经常进行诗歌的唱和。他的诗歌作品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收录了他的《披沙集》6卷。《全唐诗》中也收录了他的诗歌,共有3卷。 李咸用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