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于鹄的照片
于鹄

于鹄是唐代大历和贞元时期的诗人,他隐居在汉阳,并曾担任诸府从事的职务。他的诗作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多涉及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他的代表作包括《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除此之外,关于于鹄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得知。 于鹄的诗词>>

唐代诗人孙思邈的照片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他出生在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广泛阅读各家医书,研究古人的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非常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走访并及时记录下来。他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最终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这是一部综合了他自己的经验和古代医书的医药方剂集合。
公元659年,孙思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这是一部系统整理了大量草药的药典,对后世的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结束了他在医药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的诗词>>

唐代诗人吴融的照片
吴融

吴融是唐代诗人,字子华,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
吴融的生平正值唐朝后期,这个时期是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大唐帝国的衰落和走向灭亡的过程。在他死后的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走入了历史。
作为一位诗人,吴融的诗才被誉为“吴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后人称赞为“吴门派”的代表之一。
吴融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为主题,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忧虑和无奈。他的诗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吴融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直到后来才被重新发现和重视。他的诗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后人称为“吴门派”的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吴融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他生于唐朝后期,亲眼目睹了大唐帝国的衰落和走向灭亡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吴融的诗词>>

唐代诗人欧阳詹的照片
欧阳詹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信息:
欧阳詹,字行周,出生于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他是后世唐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唐进士韦中令门下欧阳澥、后唐状元掌院学士黄仁颖、南唐乡贡进士欧阳偃、宋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元处士天麟黄权、明儒林学士黄永、明进士龙游知县黄应、潘湖八世孙明进士户刑尚书黄光升、潘湖九世孙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潘湖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清洪濑金墩黄士藻、潘湖十五世孙清湖口台湾知府黄立本的祖先。
欧阳詹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他的家族在文化和学术方面有着较高的成就。这些后代成员中有进士、学士、知府等官职,他们在各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得知欧阳詹的出生和死亡日期。 欧阳詹的诗词>>

唐代诗人孟云卿的照片
孟云卿

孟云卿(72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他在天宝年间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获得进士称号。直到30岁后,他才成功举人,成为肃宗时期的校书郎。他一生共创作了17首诗歌。他的诗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备受杜甫和元结的推崇。孟云卿与杜甫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758年(乾元元年)夏天,杜甫被任命为华州司公参军,临行前夜,他们相约饮酒并以诗相赠,这就是《酬孟云卿》这首诗。同年冬天,他们在洛阳相遇,并一起去刘颢的家中畅饮。杜甫还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这首诗,描述了他们相遇时的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 孟云卿的诗词>>

唐代诗人魏征的照片
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家,出生于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他是汉族,曾担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被封为郑国公,谥号文贞。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的功臣。
魏征以直谏敢言而著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他的著作包括《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他的言论大多被收录在《贞观政要》和《魏郑公谏录》两本书中。
魏征最著名的谏文是《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流传至今。他在这篇谏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十条忠告,包括勤俭治国、尊重法律、重视军事、重用贤能等。这篇谏文被视为魏征直言敢谏的代表作品。
魏征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直言不讳和忠诚为他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和赏识。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一帆风顺。在唐高宗时期,他因为支持太子李治而遭到贬谪,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直到唐中宗即位后,他才得以重返政坛,并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魏征于64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63岁。他的贡献和言论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视为杰出的政治家和谏臣。 魏征的诗词>>

唐代诗人沈彬的照片
沈彬

沈彬,字子文,约公元853年至957年间在世,是五代时期的诗人。他出生于筠州高安,生卒年均不详,大约在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年龄约为90岁左右。他从小丧父,孤苦无依,但勤奋学习。虽然参加了举人考试,但没有中举。在乾符年间(约公元877年左右),他南游湖、湘,隐居云阳山数年。之后又游历岭表,大约持续了20年,才返回吴中。在吴中,他结识了僧人虚中和齐己,成为诗友。当时南唐的李升镇守金陵,彬应邀入官,李升欲娶杨氏,彬献上了一幅山水画和诗作,表达了自己笔力安排山河的能力。李升非常高兴,任命彬为秘书郎。后来,彬以吏部侍郎的职位退休。他回到家乡宜春,时年已经八十多岁。李璟因为旧日的恩情召见了彬,并赐予他粮食和布匹,并且官复原职给他的儿子。彬著有一卷诗集,《唐才子传》也记载了他的事迹。 沈彬的诗词>>

唐代诗人薛昭蕴的照片
薛昭蕴

薛昭蕴,字澄州,出生于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他是薛保逊的儿子,王衍时任官至侍郎。薛昭蕴擅长诗词,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北梦琐言》中提到,薛澄州昭蕴即为薛保逊的儿子,他自负才华,傲慢自大,也有父亲的风采。每次进入朝廷,他都会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行走时旁若无人。他喜欢唱《浣溪沙》这首词。关于薛昭蕴的死亡情况,文中未提及,所以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薛昭蕴的诗词>>

唐代诗人颜仁郁的照片
颜仁郁

颜仁郁是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他的祖籍是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是兵曹参军,后来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亲颜芳随父亲入闽,最终来到永福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颜芳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来喜欢上了当地的山水环境,决定在此定居。颜仁郁是颜芳的第七个孩子。关于颜仁郁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没有提及。 颜仁郁的诗词>>

唐代诗人卢肇的照片
卢肇

卢肇(818(戊戌年)—882)是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他的字是子发。他在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成为状元,成为了一名高级官员。他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担任过刺史的职务。在他所到之处,他的文名很高,官方对他的评价也很好。他之所以备受人们称道,还因为他是唐代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并且在入仕后并未参与当时的“牛李党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中没有提及。 卢肇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