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她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仿佛要飞起来,衬托出她更加美丽、更加生动的脸颊。她的眼波流转,让人一下子就猜到她在思念着谁。
她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意,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月亮已经升到了天空的中央,花影不断地移动,这正是情人们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是一种词牌名。最初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后来成为一种词牌,也有人称为《浣溪纱》。它的词牌分为平仄两种,字数以四十二字为主,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整首词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的三句都用同一个韵脚,下半部分的最后两句也用同一个韵脚。曲调轻快愉悦,是宋代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芙蓉:荷花,在这里指面容好看得像盛开的荷花。
飞:在《历代诗余》中写作“偎”。宝鸭:鸭形的发饰,也可以指形状像鸭子的发簪。香腮:唐代诗人温庭筠有一句诗:“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张纸上表达的怨艾之辞。笺指的是信笺或诗笺。
幽怀:指隐秘的情感,类似于幽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亮斜挂的时候。宋代王安石在《春夜》中写道:“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浣溪沙·闺情》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前期的作品以闲情逸趣、儿女情长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年轻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应该是李清照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在当时,李清照还是一个少女,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的词作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纯真的情感。这首词可能是她在少女时期创作的,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以儿女情长为主题,描绘了少女们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和忧伤,展现了少女们对爱情的热情和执着。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和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词作逐渐转向了后期的风格。在南宋时期,她的作品开始表现出怀家思国、愁绪难解的情感。这些作品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她成熟后的深情和忧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李清照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她少女时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纯真的情感,是李清照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她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浣溪沙·闺情》创作背景详情»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通过描写少女的美貌和打扮,以及她的眼神和表情,词人成功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喜悦和羞涩。整首词以明快欢快的语言描写了少女的美丽和心情,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浣溪沙·闺情》鉴赏详情»
爱情。整首词以描写女子的美丽和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出了她的外貌和内心的丰富情感。
上片的描写以女子的容貌为切入点,通过形容她姣美的面庞和精心修饰的妆容,展现出她的美丽和自信。其中,“绣面芙蓉一笑开”形容她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衬香腮”则描绘了她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展示了她的时尚和精致。这两句词语的运用,使得女主角的美丽更加生动立体。
接下来的“一笑开”三字之妙,通过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使得女主角的形象更加生动。而其中的“开”字,则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而“眼波才动被人猜”则进一步揭示了她内心的喜悦和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女主角的美丽,还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
下片则进一步刻画了女主角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她被“爱而不见”的愁苦和期盼的喜悦所左右,展现了她混杂的情感和风情万点。最后的“月移花影约重来”则展示了她与心爱之人的相聚,但是具体是实况、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浪漫和梦幻的氛围。
通过对女主角的描写,这首词展现了她的美丽、大胆和细腻的情感。同时,词中的描写手法和比喻的运用,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浣溪沙·闺情》鉴赏二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