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
人老了,诗写得不怎么经心了,对着春天的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怎么才能找到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文高手,让他们与我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注释:
值:正逢。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
聊:姑且之意。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爱好,沉迷。
惊人:打动读者。
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浑:完全,简直。
漫与:谓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
莫:没有。愁:属花鸟说。
新添:初做成的。水槛:水边木栏。故:因为。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
故着(zhuó):又设置了。
槎(chá):木筏。
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qú):让他们。述作,作诗述怀。语谦而有趣。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761年,杜甫(诗圣)已经五十岁高龄,他居住在成都的草堂。这个时期正值唐代宗上元二年,整个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杜甫在这个时候创作了一首名为《春夜喜雨》的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雨水滂沱,大地被洗涤得干净清新。杜甫在这个时刻感到非常欣喜,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这首诗的背后却隐藏着杜甫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虑。他五十岁的时候,已经历经了许多挫折和困苦,他曾经是一个官员,但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到成都。他的家庭也遭受了很多不幸,他的妻子去世,他的子女也相继离世。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呐喊。
然而,尽管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痛苦,杜甫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批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这首《春夜喜雨》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春夜景色的诗歌,更是杜甫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用自己的诗歌为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启示。这首诗也成为了杜甫创作生涯中的一颗明亮的明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创作背景详情»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流落四川成都时写的一首诗。诗人观赏锦江时,感受到江水汹涌澎湃,心中感慨万千,但又无法言说,只能通过短暂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首诗共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为了传世名句,展现了杜甫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诗题中的“如”字突出了江水的海势,提升了江景的壮美层次,展现了江水的宽广、厚重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经是一种奇观。然而诗题却选择了“聊短述”,在诗题中就展现了抑扬有致的风格,这是杜甫一贯的写作风格。
既然是短暂的叙述,诗人不能使用平庸的语言。诗人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表明了他在“聊短述”中的用心良苦,展现了他高超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是因为杜甫在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所以他的晚年达到了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境地。有人评价杜甫说:“少年时追求技巧,老年时诗境逐渐成熟,但随意付与,不需要为花鸟而苦苦思索。”同时他还引用钱笺的话:“春天来了,花明鸟语,酌景成诗,不需要苦苦思索,愁句也不需要太过工艺。如果指花鸟不需要愁苦,那么花鸟得到了佳咏,就会光彩照人,应该深深地喜悦,为什么反而深深地忧愁呢?”这里明确指出了春光明媚、花香鸟语的快乐,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深忧愁的问题,“莫深愁”是杜甫自我形容。
至于“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写作“兴”,郭曾忻在清朝解释说:“所谓浑漫,只是随着景色和情感,不需要刻意创作,这才是真正的诗。”这里强调了任笔所至,自然而然。总之,首颔两联整体着眼,大处着墨,虽然只是短暂的叙述,但语言实在惊人,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的海势,但诗人内心中的海早已形成。诗歌浑厚深沉,辽阔无垠,气势磅礴。诗人通过虚写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海洋,就像金圣嘉所说的:“江水如海势,诗人的心中早已形成了一片海洋。”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