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原文赏析

  • beì
    dèng
    zhōu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wén
    shū
    niǎo
    qīng
    qiú
    leí
    yuè
    sān
    gēng
  • weì
    néng
    miǎn
    xiào
    huái
    怀
    guī
    guān
    yǒu
    chéng
    shí
    beī
    táng
    chūn
    nào
    chuān
    sāng
    zhè
    wǎn
    yān
    píng
  • shēng
    zhī
    tián
    jiān
    lǎo
    shuí
    qiǎn
    chūn
    guān
    shí
    xìng
    míng

原文: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幕府中急送来征召文书,就好似飞鸟般快捷轻盈,披上破旧裘衣,骑上瘦马,我趁着月照三更匆匆赶路。
脱不了俗例,自觉好笑,怎会不想回家,只是担心耽误赴官的期程。
一路上,十里陂塘涟漪泛起,群群春鸭嬉戏闹腾,川原上棵棵桑柘遍地铺翠,袅袅晚烟无风自平。
这一生只应该在田里耕作到老,是谁让春官知道了我的姓名?

注释:被檄(xí):接到征召的羽檄。邓州:中原南北交通要冲,南宋和金曾在此激战。幕府:古时军队出征,施用帐幕,因此把将帅办公的地方称为幕府。
鸟羽轻: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是指征召文书上插有轻细的鸟羽,也是指文书传递迅速,如飞鸟展翅般的轻捷。古时的军事文书,凡上插鸟羽的,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送,因此称为“羽书”“羽檄”。
敝:破旧。裘:毛皮的衣服。羸(léi):瘦弱。三更(gēng):夜晚十二时左右,或以为即指子时(夜间十一时至隔日凌晨一时),此泛指半夜。
未能免俗:据《世说新语·任诞》说,古时的习俗,在七月七日晒衣,富人都在庭院中晒满了绫罗绸缎。阮咸家里贫穷,没有什么衣物可晒,便用竹竿把粗布短裤挂晒在院中,并自称是因为“未能免俗”。后来这句话成为一句常用熟语,意思是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元好问在诗中用这一熟语,大概是指他正迷沉于田园生活之时,一旦接到官府文书,便也同普通人一样,急急赴命如火,因此不禁自觉好笑,有自我嘲讽之意。
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怀归,想回家。简书,书信,书简。诗人用此典来表示自己留恋家园,却又迫于羽书之命的心情,非常贴切自然。程:程限,期限。
陂(bēi)塘:池塘。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柘,就是黄桑,叶可喂蚕。在北方农村中多见。
合:应该。田间老:在田里耕作到老。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元好问在金哀宗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因服母丧而居住在河南内乡白鹿原的情景。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邓州守将移剌瑗的征召文书,聘用他为幕僚。由于当时正值对抗蒙古的战争,军队急需人才,所以元好问不得不匆忙起程。在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农村生活的眷恋,通过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民劳作的场景来表达。首句“烟村四邻扑晓鸡”,描绘了清晨农村的宁静景象,炊烟袅袅升起,鸡鸣声传遍四邻,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朴实和宁静。次句“犊鼠穿堂入户时”,则以犊鼠穿堂入户的形象,表达了农村生活的热闹和活力。整个颈联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尾联写诗人自己只适合在农村躬耕自食。首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以蓬莱和建安两个地名,暗示了诗人的文学抱负和家族背景。次句“中间小谢又清发”,则以小谢为代表,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适应。整个尾联通过对诗人自身的定位和选择,表达了他对于农村生活的认同和自觉。

整首诗通过对一次征召赴任行程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为国事奔忙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对于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文书的情况、自己的心情、农村生活的景象以及自己的选择,展现了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思考和抉择。诗歌运用了散文式的句法和成语的运用,平淡清远,饶有风趣,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功力。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昆阳

金朝 元好问

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樽在,暂为红尘拂鬓华。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金朝 元好问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金朝 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朝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金朝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