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其三》原文赏析

  • wǎn
    ·
    sān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huāng
    cǎo
    máng
    máng
    bái
    yáng
    xiāo
    xiāo
  • yán
    shuāng
    jiǔ
    yuè
    zhōng
    sòng
    chū
    yuǎn
    jiāo
  • miàn
    rén
    gāo
    fén
    zhèng
  • weí
    yǎng
    tiān
    míng
    fēng
    weí
    xiāo
    tiáo
  • yōu
    shì
    qiān
    nián
    cháo
  • qiān
    nián
    cháo
    xián
    nài
  • xiàng
    lái
    xiāng
    sòng
    rén
    hái
    jiā
  • qīn
    huò
    beī
    rén
  • suǒ
    dào
    tuō
    tóng
    shān
    ā

原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相关标签:感慨人生生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茫茫荒野的草已经枯黄,萧瑟的秋风摇动着白杨树。已经是寒霜覆盖的九月中旬了。亲人们送我到了远郊去埋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地显得凄凉。马仰天长嘶悲鸣,风萧瑟地发出哀伤的声响。墓穴已经闭合,永远不能见到曙光。永远不能见到曙光,贤达们同样都会有这样的结局。刚才送葬的那些人,各自回家进入自己的房间。亲戚们或许还在悲伤,其他人早已忘记并欢唱起来。死去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能寄托在山冈上。

注释:
何:多么。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严霜:寒霜,浓霜。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峣: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
山阿:山陵。 《拟挽歌辞·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而闻名。然而,关于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根据不同的史书和文献记载,陶渊明的寿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只活到五十几岁,这一观点由梁启超和古直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是他活到了六十三岁,这一观点则来源于《宋书·本传》和颜延之的《陶徵士诔》。由于这两种说法的存在,关于陶渊明是否在临终前写下了这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也产生了分歧。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的一组自挽诗作,它们以悲伤和哀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至今仍然不明确,因为关于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有限,无法确定他是否在临终前写下了这些作品。

然而,无论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如何,它们都展现了陶渊明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才华。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亲人离去的痛苦和悲伤。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尽管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存在争议,但他的作品却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无论他是否在临终前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这组诗作都是他才华横溢的写照,展现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亲人离去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拟挽歌辞·其三》创作背景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魏晋 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酬丁柴桑

魏晋 陶渊明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
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飱胜如归,聆善若始。匪惟谐也,屡有良游。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和刘柴桑

魏晋 陶渊明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