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已经做过几次官员,头发已经变白,自从来到州县已经过了五个秋天。别说圣明君主长时间不任用我,可是天下百姓让人担忧!看着人间岁月像流水一样流逝,旅馆里又感受到秋风呼啸。不知道把心事倾诉给谁,只能听着江上蝉声不停地吵闹。
注释:旅馆:旅馆。两省:唐代中央设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这里指中书、门下两省。旧游:旧友。幕:指剑南节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担任郎官: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未休:未得安宁。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空:徒然。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大历四年(769年)担任嘉州刺史,任满后本打算离开蜀中返回京城。然而,由于戎泸间发生了军事动乱,导致他无法顺利离开。为了避免危险,岑参只好折回成都,并在成都的客舍中滞留。在这段滞留期间,他感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离思》。
这首诗是岑参的一首怀旧之作,表达了他对离开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他在成都客舍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乱军阻路的无奈和遗憾。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是岑参在离世仅四五个月后创作的。这使得这首诗更加珍贵和有深意。诗人在离世前的最后时刻,回忆起滞留成都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离思》以其深情和真挚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岑参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和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和思乡的描绘,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诗以自叙平生为开头,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和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诗人感叹时光之快,表达了对功业未能实现的悲伤。接着,诗人倾诉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表达了对社会不安的忧虑。诗的标题“客舍悲秋”则是表达了对壮志未酬和平生失意的悲叹。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晚年的困境和孤独寂寞,以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结束。整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表达了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赏析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