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原文赏析

  • dìng
    西
    fān
    ·
    xiǎo
    yīng
    chūn
    wǎn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xiǎo
    yīng
    chūn
    wǎn
    rén
    liǔ
    meí
    zhèng
    xiāng
  • luó
    cuì
    lián
    chū
    juàn
    jìng
    zhōng
    huā
    zhī
    cháng
    duàn
    sài
    mén
    xiāo
    yàn
    lái

原文: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相关标签:写人思妇怀人定西番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蒙蒙细雨中,清晨的莺鸟唱着晚春的曲调。一位容貌如玉的美女,她的柳眉弯弯的,蕴含着多少相思之情。她将翠绿的帘子和华丽的帐幕高高卷起,照镜子中的容貌如花般绚丽。相思之苦使她的心情烦忧,只因暮春时节雁儿很少飞来,断绝了她关切爱人的消息。

注释:定西番:唐代教坊曲名,后来也用作词牌名。此调有不同的格律形式,都是双调。这首词共有三十五个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人似玉:比喻美人如玉。
罗幕:丝绸的帐幕。古代闺阁常常悬挂在卧室内,或者悬挂在纱窗、珠帘上,目的是为了防尘和遮光。
肠断:表示极度关切之情。塞门:边境关口。
雁:此处有双关意义,既指雁鸟,也指“雁书”。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温庭筠的创作背景。在晚唐时期,黑暗专制的统治阶级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愿望统一天下,这给士大夫们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人格的扭曲。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导致闺妇与征人分离的情况加剧。温庭筠正好生活在这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期,他的作品多以闺中女性为主题,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具体创作时间尚未确定。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描写了思妇的幽怨情感。上片以晚春景色为背景,细雨濛濛,清冷幽寂,春鸟啼鸣,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接下来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将美人比作玉,形容她的美丽温润;将女子的柳眉比作婉媚的柳树,将春景与人物形象相融合;最后通过表现女子的相思之情,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

下片则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情感。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与上片的晓莺相呼应;女子对着镜子化妆,如同一枝花朵,与上片的人似玉相呼应,揭示了女子自怜自伤的复杂情感;最后的“肠断”二句,明显表达了女子对塞外征人的思念和失望,以及她内心的悲怆。思念之情使人心如断肠,与上片的相思二字相呼应。

整首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比喻手法来描写人物形象,上片细致入微,下片概括简洁。这样的描写不仅使主人公形象鲜明,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上下片都相互呼应,构思精妙,结构紧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春日

唐代 温庭筠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遐方怨·凭绣槛

唐代 温庭筠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春日偶作

唐代 温庭筠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