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白体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元之,是汉族,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后来他被贬到黄州,因此被世人称为王黄州。他在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多次被贬谪。真宗即位后,他被召回,再次担任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后来他又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迁到蕲州,最终在那里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影响了韩愈、柳宗元等人,而他的诗则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崇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作品只有一首,但它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他还著有《小畜集》一书。
王禹偁的诗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也是“后七子”领袖之一。他曾担任官职,先后任刑部主事和刑部尚书,后因疾病辞官回家。他去世时被追赠太子少保的官职。
王世贞擅长写古诗文,他的文学才华在李攀龙主持的文盟中得到了发展。李攀龙去世后,王世贞独自主持文坛二十年之久。他的作品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除了文学创作,王世贞还对历史学有深入研究。他著有《嘉靖以来首辅传》,对明代的政治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此外,他还著有《觚不觚录》,记录了一些历史上的轶事和趣闻。
王世贞的生平事迹中,包含了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526年,逝世于1590年。他在文学和历史学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明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王世贞的诗词>>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出生于东汉时期,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到家学的深刻影响。从小就对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与他的兄弟班嗣一起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才华。班彪在史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专注于历史著述的研究。
他写成了《后传》这部作品,共有60余篇。在这部作品中,他仔细考察了前史的内容,纠正了其中的得失之处,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的儿子班固在他的基础上继续修撰了《汉书》,其中的史料很多都是依据班彪的研究成果而来。实际上,班彪可以说是他儿子修史工作的先驱。
此外,班彪的女儿班昭等人也对《汉书》进行了补充,填补了班固未能完成的部分。班彪一家为东汉时期的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班彪于54年去世,但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班彪的诗词>>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是唐代诗人,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他在玄宗先天年间(712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举中,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被任命为荥阳县主簿。后来,他凭借在荥阳县主簿的表现受到推荐,被任命为编书的工作,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在这项工作完成后,他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授予洛阳尉的职位。
王湾被称为“词翰早著”,现存有他的诗作共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以北固山为背景,描绘了山水之美和人生的短暂。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关于王湾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的具体情况,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只能推测,约为693年至751年之间。尽管他的诗作数量有限,但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学中却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王湾的诗词>>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18岁时就展现出了才华,年轻时受到河南郡守吴公的推荐,不久后被文帝召为博士。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然而,在23岁时,由于遭到群臣的忌恨,贾谊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来,他又被召回长安,担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自责,直至33岁因忧伤而去世。
贾谊的著作主要分为散文和辞赋两类。他的散文作品包括《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这些作品都非常有名。而他的辞赋作品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贾谊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他的政论文章尤其被人们所称道。他的作品思想深刻,文笔优美,被誉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总结:贾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早在年轻时就得到了认可。尽管他曾经历过贬谪和自责,但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被人们广泛赞誉。他的散文作品如《过秦论》等思想深刻,文笔优美;而他的辞赋作品如《吊屈原赋》等也备受称赞。贾谊被视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贾谊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