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诗人杨炯的照片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是一位汉族诗人,出生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他是唐朝初期的四杰之一。
在公元661年的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誉为神童。在公元676年的上元三年,他参加制举考试并且成功通过,被授予校书郎的职位。之后,他还担任过崇文馆学士、詹事和司直等职务。
到了公元685年的垂拱元年,杨炯被降职为梓州司法参军。在公元690年的天授元年,他被任命为洛阳宫中习艺馆的教师。最后,在公元692年的如意元年秋后,他被调任为盈川县令。他在这个职位上以严酷的治理方式而闻名。不久后,他在任职期间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综上所述,杨炯是一位唐朝诗人,出生于650年,去世于692年。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并且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职位。他的治理方式以严酷著称,因此被后人称为“杨盈川”。 杨炯的诗词>>

明代诗人魏禧的照片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被誉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与汪琬、侯方域并称。他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
魏禧的字是冰叔,又有字叔子,号裕斋。他出生在江西宁都,原是明末的一名诸生。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在翠微峰的勺庭,被人称为勺庭先生。后来他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他的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交贤豪,希望能够恢复明朝。
魏禧的文章多以颂扬民族气节和人事为主题,展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他也擅长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他的著作有《魏叔子文集》。
总结:魏禧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他的文章多以颂扬民族气节和人事为主题,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他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魏禧的诗词>>

清代诗人蒋春霖的照片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是晚清时期的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来居住在扬州。他在咸丰年间曾担任两淮盐大使的官职,但后来被罢官。他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最终因为情感问题选择了投水自杀(也有一种说法是仰药自杀)。蒋春霖早年擅长写诗,中年则专注于创作词,被誉为清代三大词人之一,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他所创作的《水云楼词》以自身经历咸丰年间的战乱为背景,表达了许多伤感之情。他的诗作传世至今仅有数十首,被称为《水云楼遗稿》。 蒋春霖的诗词>>

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照片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是元代著名的汉族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出生于山东济南。他以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被誉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包括《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这首散曲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之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故国兴衰的思考和感慨。
除了散曲创作,张养浩还涉猎诗文,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诗文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张养浩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创作和追求。他在元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为散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养浩于1329年去世,然而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才华和创作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欣赏和传颂。 张养浩的诗词>>

金朝诗人万俟咏的照片
万俟咏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卒年,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在哲宗元佑时期,他以其诗赋才华而被人称道。根据王灼的《碧鸡漫志》卷2的记载,他在元佑时期已经是一位老练的诗赋手。然而,尽管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因此他决定放弃仕途,放纵自己的情感,沉溺于歌唱和饮酒之中。他自称为“大梁词隐”。在徽宗政和初年,他被召试补官,并被任命为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年),他被任命为下州文学。他擅长音律,能够自己创作新的曲调。他的词学受到了柳永的影响,至今存有他的27首词作品。 万俟咏的诗词>>

清代诗人沈德潜的照片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是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在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为进士,并曾担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职务。沈德潜是叶燮的门人,他在诗歌中主张温柔敦厚的格调,提倡歌功颂德的作品。然而,他也有少数篇章反映了民间的疾苦。他的著作包括《沈归愚诗文全集》,以及选编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这些作品在流传中颇为广泛。沈德潜于1769年去世。 沈德潜的诗词>>

金朝诗人殷尧藩的照片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出生在浙江嘉兴。他于唐元和九年(81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永乐县令和福州从事。他曾随李翱一起担任潭州幕府的幕僚,并且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政绩。殷尧藩与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他们也与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人有交往。他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殷尧藩的足迹遍布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他热爱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他的诗集一卷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并传世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殷尧藩共有诗作约100余首,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关于殷尧藩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 殷尧藩的诗词>>

元代诗人乔吉的照片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是元代的杂剧家。他出生于太原(今属山西),一生中怀才不遇,但他倾注了自己的精力来创作散曲和杂剧。
乔吉的杂剧作品散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文集中。他的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包括小令200余首和套曲11首。目前还有一些抄本保存下来,如《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以及任讷编辑的《散曲丛刊》中的《梦符散曲》。
乔吉的创作才华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展现,他的散曲和杂剧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 乔吉的诗词>>

明代诗人李流芳的照片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和书画家。他的字是长蘅,又有一个字茂宰,号称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年则称慎娱居士、六浮道人。他出生在歙县(今属安徽),后来移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他三十二岁时中举人,但后来却放弃了仕途。他的诗文大多写景和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他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一起被称为“嘉定四先生”。他擅长画山水,学习了吴镇和黄公望的技法,他的画作峻爽流畅,被誉为“画中九友”之一。此外,他也擅长书法。 李流芳的诗词>>

金朝诗人刘铉的照片
刘铉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在永乐十七年以善书的才能被征入翰林,他的笔法温媚,备受推崇。次年,他中顺天府举人,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位,并预修三朝实录。他历任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后,担任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他晋升为少詹事,后来在官职任上去世。他的言行谨慎,被追谥为文恭。他热爱学习,不断努力,擅长诗歌和文学,有《文恭公诗集》。他在六十五岁时去世。《名山藏、弇州续稿》中记载,他的儿子刘瀚也从政,同样能够遵守父亲的教诲。 刘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