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人列御寇的照片
列御寇

列御寇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他的本名是寇,又被称为御寇,后人尊称他为列子。他出生在华夏族,属于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是古帝王列山氏的后裔。
列子是先秦时期天下十豪之一,也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列子著有《列子》,他的学说源于黄帝和老子,归属于老庄思想。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也称为列子学派)。作为道家学派的传承人,他在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补充列子的出生和死亡年份。 列御寇的诗词>>

先秦诗人公羊高的照片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他是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专门研究《春秋》。他的传承者是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只有口头传承,直到西汉景帝时期,传到了公羊寿和齐国的胡母生,才被记录在竹帛上并流传下来。《春秋公羊传》也被称为《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起始时间是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结束时间是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主要注重解释《春秋》中的微言和大义,对历史事件的记载相对简略。 公羊高的诗词>>

先秦诗人虞姬的照片
虞姬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她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虞,另一种是姓虞。关于她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和地点,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有一种说法认为虞姬出生在今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虞溪村,另一种说法认为她出生在今常熟虞山脚下虞溪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出生在今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关于她的出生地点,不同的记载存在一定的争议。
虞姬被传说为容颜倾城,才艺出众,舞姿美艳,因此被称为“虞美人”。然而,关于她的具体才艺和舞姿的描述,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
关于虞姬的逝世年龄,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但根据野史的记载,虞姬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02年之间逝世,享年仅28岁。
综上所述,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项羽的爱姬,她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以及出生地点存在一定的争议。她被传说为容颜倾城,才艺出众,舞姿美艳,享年仅28岁。 虞姬的诗词>>

先秦诗人吕不韦 撰的照片
吕不韦 撰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他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最终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这本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被称为“杂家”。他在书成之日将其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千金”。
然而,后来吕不韦因与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被迫出居河南封地。不久之后,秦王政复命让他举家迁往蜀地,但吕不韦担心自己会被诛杀,于是选择饮鸩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吕不韦 撰的诗词>>

先秦诗人谷梁赤的照片
谷梁赤

谷梁赤是战国时期的经学家,他的名字也有喜、寘、俶等变体。他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定陶人。据传他是子夏的弟子。他主要研究《春秋》一书,起初只是口头传承,后来由于《春秋》的残缺和遗失,谷梁赤将其整理成了一部经书,名为《春秋谷梁传》。这部经书对于《春秋》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谷梁赤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 谷梁赤的诗词>>

唐代诗人张说的照片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字是道济,又有一个字是说之。他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但他的家族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后来迁居洛阳。
张说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和思考。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张说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唐玄宗朝的宰相,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政廉洁,力求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政绩被后人称赞为“张说之治”。
张说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但也深感时局的艰难和政治的腐败。他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
张说于730年去世,享年63岁。他的去世给文学界和政治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的诗作和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张说之学”。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张说的诗词>>

清代诗人沈复的照片
沈复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江苏苏州的长洲(今江苏苏州)长大。他出身于一个士族文人之家,但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年轻时,他以卖画为生,维持生计。十九岁时,他进入宫廷工作,之后的四十多年里,他在全国各地流浪。后来,他到苏州从事酒业。
沈复与妻子陈芸的感情非常好。然而,由于家庭变故,夫妻曾经被迫离开家乡,历经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在妻子去世后,他前往四川担任幕僚,之后的情况不为人所知。
沈复著有一部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共六卷(后来有两卷失传),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6年,林语堂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外出版。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沈复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 沈复的诗词>>

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照片
李梦阳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他迁居开封,擅长书法,尤其擅长颜真卿的笔法。他精通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他的作品《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充满了学卷气。他是明代中期文学家,也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关于李梦阳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472年,逝世于1530年。 李梦阳的诗词>>

清代诗人况周颐的照片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词人。他原名周仪,后来改名为周颐,以避免与宣统帝溥仪的名字相同。他的字是夔笙,又有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年号蕙风词隐,人们也称他为况古、况古人。他的室名有兰云梦楼、西庐等。
况周颐出生在广西临桂(今桂林),原籍湖南宝庆。他于光绪五年成为举人,曾在内阁中担任中书官,后来进入了张之洞和端方幕府任职。他一生都致力于词作,共计五十年,尤其擅长词论。他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一起被誉为“清末四大家”。
况周颐著有《蕙风词》和《蕙风词话》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词的独特见解和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他的词作被广泛传播,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况周颐于1926年去世,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被后人视为晚清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况周颐的诗词>>

清代诗人董士锡的照片
董士锡

董士锡(1782—1831)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也是“常州词派”的成员。他的字是晋卿,号损甫,出生于武进(今常州市区)。他的父亲是董毅,而他的儿子是董达章。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成为了副贡生。
董士锡十六岁时跟随舅父张惠言游历,受到了他的指导和教诲,使得他在古文、赋、诗、词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由于生计的压力,他在壮年时多以客游来维持生活,曾经在张敦仁、阮元等人的馆中寄居。此外,他还历任南通紫琅书院、扬州广陵书院、泰州书院的讲席。
董士锡还曾经修纂过《续行水金鉴》。他的著作包括《遁甲通变录》、《形气正宗》,以及《齐物论斋集》共22卷。
董士锡于1831年去世。 董士锡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