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行简的照片
白行简

白行简(776年-826年)是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出生于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是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他于元和二年(807年)中进士,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位。他的文集共有10卷,文辞简洁易懂,与他的兄长白居易有相似的风格。
白行简的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作品。其中,《李娃传》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并带回巴黎。后来,荷兰外交家高罗佩将其翻译成英文,使其名声传遍世界。此外,他还有一篇名为《滤水罗赋》的著名篇章。《李娃传》也有弗兰兹·库恩翻译的德文版本存在。
关于白行简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776年,去世于826年。 白行简的诗词>>

唐代诗人吕温的照片
吕温

吕温(771~811),字和叔,又字化光,出生于唐朝河中(今永济市),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在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的科举考试中,吕温成功考取进士,并在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他得到王叔文的推荐,被任命为左拾遗。
贞元二十年夏,吕温被任命为侍御史兼入蕃副使,前往吐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吐蕃滞留了很长时间。期间,唐顺宗继位,王叔文成为权臣,吕温因为身在蕃中,未能参与到“永贞革新”运动中。
永贞元年(805)秋,吕温终于返回唐朝,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后来,他历任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然而,元和三年(808)秋,吕温与宰相李吉甫产生了矛盾,被贬为道州刺史,后来又被调往衡州。在衡州期间,他表现出色,政绩显著,因此被世人称为“吕衡州”。
吕温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被誉为“吕氏文”。他的一生经历了科举考试、官场斗争和流放贬官等多个阶段,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的生平事迹为后人所称道,成为了唐代文学和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吕温的诗词>>

唐代诗人白敏中的照片
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是唐朝的一位宰相。他是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
白敏中早年考中进士,曾在李听的幕府任职。后来,他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位。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兼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来,他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并被封为太原郡公。
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然而,在同年七月,他因病去世,享年70岁。他被追赠太尉,并被谥号为丑。 白敏中的诗词>>

唐代诗人独孤及的照片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是唐朝的一位散文家,字至之,出生于河南洛阳。在天宝末年,他以道德修养的成就考中了高级科举,被任命为华阴尉。后来,代宗召他担任左拾遗,不久又改为太常博士。他还曾经担任过礼部员外郎,并历任濠州和舒州的刺史。由于他在治理课题上的出色表现,被晋升为检校司封郎中,并被赐予金紫。后来,他被调往常州,最终在那里去世。他被追谥为宪。独孤及的作品集共有三十卷,其中包括三卷诗歌,而现在所编的诗集只有两卷。 独孤及的诗词>>

唐代诗人姚崇的照片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出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本名元崇,字元之。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他在任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军队管理、整顿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税收制度等,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他的去世对唐朝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他的政绩和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被尊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的诗词>>

唐代诗人薛曜的照片
薛曜

薛曜(?-704年),字异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是唐朝的一位大臣。他是中书令薛元超的长子,出生于一个儒雅之家。薛曜以文学才华而闻名,尤其擅长书法,被誉为瘦金体之祖。
薛曜曾经与张易之有过交往,后来他官至正谏大夫。他还与尚城阳公主有过婚姻关系。
薛曜的著作包括《三教珠英》和文集二十卷,其中《三教珠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外,他的诗作也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共有五首。
关于薛曜的生平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目前尚不清楚。 薛曜的诗词>>

唐代诗人薛稷的照片
薛稷

薛稷(649~713)是中国唐代的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嗣通。他是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的曾孙,中书令薛元超的侄子。他是汉族,出生在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
薛稷曾担任过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和礼部尚书等职务。然而,后来他因某种原因被赐死狱中。
薛稷擅长书法,他的师承是褚遂良。他与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并列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非常出色。
除了书法,薛稷还擅长绘画。他擅长描绘人物、佛像、树石和花鸟,尤其擅长画鹤。他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态和神情。
遗憾的是,薛稷的作品没有传世。 薛稷的诗词>>

唐代诗人鲍溶的照片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于元和四年考中进士,被尊称为“博解宏拔主”。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与其他五位诗人并列,分别是“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共同被称为“六主”。
鲍溶的诗歌受到了宋代欧阳修、曾巩等人的高度赞赏。他的诗作以清新雅致、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风独特,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山水田园、宴会咏怀、爱情抒发等等,展现了他博大的学识和才华横溢的一面。
尽管鲍溶的生平资料不详,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认为是中唐时期文学的瑰宝,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风貌。
总之,鲍溶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尽管他的生平资料不详,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鲍溶的诗词>>

唐代诗人裴度的照片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生于765年,死于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于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中进士。在宪宗时期,他先后被累迁为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和御史中丞,并支持宪宗削藩的政策。
在文学上,裴度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提携有加,时人无不敬重他。
晚年时,裴度留守东都,成为洛阳文化活动的中心人物。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一起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裴度的诗文被收录在《全唐文》和《全唐诗》等文集中,留下了他的文学成就。 裴度的诗词>>

唐代诗人苏涣的照片
苏涣

苏涣,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年少时为盗,狂放任侠,后折节读书,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成为进士,累迁侍御史。
苏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善作诗,被誉为苏子。尽管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在《全唐诗》中仍然保留了他的四首诗作。
苏涣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情。
尽管苏涣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广泛传颂。他的诗风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苏涣是一位生卒年不详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至今。 苏涣的诗词>>